谋士系统在三国 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49章
作者:辣个糊涂
“侵官之害甚于寒”,有些事情做了看似是功劳,但真的论起来怕是要先定你的罪责。
因为担心皇帝禁军便擅自行事,当年荆轲刺秦王之时,朝中众臣难道都不担心他们王上吗。
陆离很清楚对方在担心什么:“此乃先帝所赐玉佩,上刻虎符纹路,有调兵之权,你莫不是要不从军令吗?”
秦俊从没听说过这事,但是陆离言之凿凿,再联想到之前所谓的立储圣旨大家都信了,那么有个能够调动兵马的玉佩那不是很合吗。
甚至正要有能调动兵马的依仗,才能确保立储圣旨真的能够在陆离手里立住。
这样一想,逻辑通顺了,可信度更高了。
秦俊看着陆离那副架势,感觉自己要是再磨蹭,都不用等无令调动军队被定罪,对方现在就能拔剑把他砍了。
提问:他敢动手杀这位陆侍中吗?
秦俊不敢。
再问:这位陆侍中敢杀他吗?
秦俊觉得对方挺敢的。
现在死还是之后被问罪,这个选择题秦俊觉得一点都不难做。
“侍中稍等,在下这就去召集手下。”
往好处想,自己前不久可刚刚因为对方升了官,说不定这正是升职机会的再一次降临,秦俊咬咬牙,干了!
对方去召集军队,陆离看着自己手中的玉佩,解释的合适机会这不就被创造出来了吗。
只是调一小队人都是如此,这玉佩……
对方没用多久就召集来了人,一行人出城门后没多久,正待兵分几路,就看到一众目测几千人的兵马正朝着此处而来。
前面的兵士见到陆离一行人后立刻呼喝提醒,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与董卓一直防备着彼此的袁绍听到动静,怀疑可能是自己带出来的人,指了几个人去前面看看情况。
打马前去的人没多久就回来了,向着袁绍汇报道:“来人似乎是陆侍中以及部分禁军。”
袁绍闻言不由皱眉,陆离听说了陛下的情况会忍不住出来寻找并不令他感到意外,但是跟禁军一起。
就不说他们是怎么混到一起去的,这种事情不可能瞒得下来,要知道何进可还正准备……
等等,何进好像已经死了。
但这也不意味着陆离这么干没事,朝中盯着他的难道会只有何进一个人吗?!
袁绍的人回来汇报消息,董卓的人也来了:“前面出现了一队人马,说是朝中陆侍中与禁军前来寻找陛下。”
董卓打马上前些许,他久在军伍,目力极佳,远处焦急之下衣冠似乎略显不的人,那服饰远观倒也确实是侍中官服,他朝着传令兵打了个手势。
同为汉军,许多军中手势各地都是互通的,毕竟都是一家人,总不能说两家话吧。但各个军队也存在自家独有的一些手势,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能不能一直做一家人,地方叛乱之事也不是没有过的。
现在董卓打的手势,就属于后者。
袁绍解释道:“来者是陆侍中,州牧切莫误会。”
董卓道:“自是不会误会,袁校尉似是与之相熟,可要去迎接一二,顺便将情况解释清楚。”
袁绍自是不会拒绝,他打马从军队中间而出,来到陆离面前看了一眼对方身后的禁军:“伯安这是?”
陆离坐在马上看向袁绍,也不回答对方的问题,只先问:“陛下与陈留王何在,可还安好?!”
袁绍转身看向身后军众:“陛下与陈留王安好,正在军中车架之内。”
陆离闻言个人瞬间松了一口气,这才想起了一下身上有些杂乱的衣袍,动作间指尖都带着些许颤抖。
袁绍看着对方这难得一见的狼狈模样,没看出多少对新君的忠诚,倒是看出了几分对先帝之子的爱屋及乌。
两人打马带着身后禁军一同向前,因为两方相聚本来就不远,快马也就是几秒的事情,袁绍还刻意放慢了速度争分夺秒的跟对方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
陆离没有给对方什么好脸色,称呼对方也不喊本初兄了,只冷言道:“袁校尉倒是好本事。”
袁绍知道对方这是在为闹出来的这番祸事不满,只得苦笑解释:“天下苦阉宦久矣……”
对方说的诚恳,陆离却不为所动:“这般说来,袁校尉与几位校尉夜闯宫门,肆意杀戮,竟是顺天应民之举?”
“清君侧将君主一并清出宫内,这等行径何时竟成了忠臣应为之事,袁校尉可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这番阴阳怪气让袁绍不由摇头,得了,将人给得罪狠了。
可有些话还是要解释一下的:“我何尝有此心,全是那十常侍待君不敬,只恨未曾早先杀之,竟叫陛下遭逢此难。”
说话间,两人已经顺着士兵让出来的路来到了董卓面前。
见到董卓,陆离没有多么冷淡,也不存在过度的热切。
他只是在马上拱手一礼:“董州牧,不知现下可方便离去陛下所在之处觐见?”
董卓近距离看着那张脸愣了一下,态度同样称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他倒是并未拒绝对方的问询,甚至让人带着他一起前去。
他们两个之间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确实是有那么点拐弯抹角的仇恨在的,原因也很简单,就在于皇甫嵩与刘宏。
当初董卓与皇甫嵩一起平叛的时候就互相看不顺眼,甚至敌意颇深,后面陛下还明升暗降想让皇甫嵩接手他的兵权,只是被他想尽办法拒绝了而已。
董卓虽然不知道这里面其实还有陆离的建议,但这不代表他不会迁怒于人。
不过现在这么一见,倒是真的觉得这位先帝爱臣名不虚传。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洛阳城,眼中明明灭灭,似有什么在随之沸腾,亦有什么在随之消失。
这些年来见惯了边境风霜、刀光剑影,谁不想体会一下洛阳的荣光呢。
而此刻,洛阳近在眼前,天子,就在身边。
董卓看向陆离离开的方向,先帝最为爱重的侍中啊,听说如今颇受新君冷遇呢……
第53章 掰扯清楚
来到刘辩所在的车架外,陆离下马行礼,得到里面的准入声后才小心掀帘上车。
如果他没有听错的话,刚刚说话的似乎是陈留王,刘辩莫不是……
董卓给陛下与陈留王准备的车架算不上小,但也没有特别大,毕竟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够这样撞上一个大功劳,自然不可能提前准备符合陛下乘坐规格的马车。
刘辩身体上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他的眼神中带着非常明显的惊疑不定,但在见到陆离后又隐约产生了些许小小的放松。
看到陆离的那一刻,刘辩只觉得个略带昏暗的车内都瞬间亮了。
无怪乎父皇如此喜欢陆侍中,任谁不喜欢有这样一个人跟在自己身边呢。
美人,顶尖的美人,是稀缺的资源,也是身份的象征。
而如陆离这般,有能力有出身的男性顶尖美人,在这个时代自然是容易前途无量的。
刘辩看着往日跟在父皇身边的顶尖美人,如今在自己经历宫变后出现在自己身边。
他恍惚间好似回到了父皇还在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他不是皇帝,甚至不是储君,可那个时候他也不曾体会过这种颠沛流离、险些丧命。
要是陆离知道刘辩将这就称作颠沛流离,恐怕要忍不住看刘协一眼的。
毕竟真要说体会颠沛流离,正史上这位之后才有的体会呢。
不过只是离开了洛阳城十几里地,可不足以称之为颠沛流离。
目含关切又不失礼的将他们稍作打量后,陆离行礼问道:“陛下与大王一切可好?”
被人自己熟识的人这么一问,刘辩瞬间眼中含泪,看起来还不如他身边的幼弟来的淡定。
而他身边的幼弟刘协则是看向陆离的腰间,那里常悬的玉佩此时并不存在,再加上略显杂乱的衣着,是听到消息后就匆匆出城来寻找他们吗。
这般的陆侍中,父皇当初为何不说他是忠臣,反说他是美人呢?
看出了刘辩骤然遇乱后的不安,陆离倒是出言安抚了一二。
也无怪乎刘宏在两个孩子间,哪怕大的那个是嫡长子,却依旧更看好小的那个,虽然小的那个天资也没有好到千古一帝的地步,可至少比兄长强了不少。
就不说别的,随意对着自己的臣子表现慌乱,你要是想要借此有事相托,又或者是借此拉近关系,这倒也能算得上是一种推心置腹、表现亲近信任的手段。
可你就是单纯的慌乱,慌乱还半点藏不住情绪,甚至想要从臣子这里寻求安慰。
换成太平时候还好,现在你自己都被带出洛阳、正身在军中,结果你就这么一个表现。
哪怕陆离不知道历史都忍不住想要嘀咕:皇位水太深,我看你有点把握不住。
远了不说,你这样做真的很容易让外面的一群人轻视甚至是误会。
别管董卓日后会如何,现在他妥妥的是在救驾,是救驾有功的功臣。
结果你现在这么一个表现,你要让人家怎么想。
怎么着,我救驾救出错来了,还把陛下你给吓成这样,这日后不会给我小鞋穿吧。
哪怕刘辩不管放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个未成年人,可众臣与你争权的时候会以你年纪不够为由不放权,在这种事情上却不会顾虑你是不是未成年人。
都当了皇帝了,哪怕你只是个婴儿,每声哭泣都是会引人瞩目的。
陆离得到允许后抬手帮助对方了一下有些杂乱的衣着,宽慰道:“陛下此时正在军中,周围皆是我大汉之兵将,再无比这更安全之处了,委实无需惊慌失措。”
刘辩定了定神,终于有点心神能够分出来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事实上袁绍他们来到这里汇合后是想要解释的,然而刘辩不说当时受惊后压根没回过神来,他一见他们是大将军麾下的人,就半点不敢搭他们了。
现在见到自己父皇的爱臣,他略带颤音的开口问道:“张常侍他们说舅……大将军的部下谋反,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离没有任何偏向的简单陈述了一下实际情况:“大将军昨夜被宦官骗入宫中杀害,其部下闻讯闯入宫门,欲为陛下扫除身边奸佞,为大将军报仇,张让等人见此狗急跳墙这才挟持了陛下。”
刘辩:“那母后?”
陆离:“太后被卢尚书所救,并无大碍。”
虽然来得匆忙,陆离却也不至于随意听一耳朵消息就没头没尾的跑出来,所以此刻面对刘辩的询问也对答自如。
今日因为出来的急未曾佩戴那块带着香气的玉佩,但因为随身佩戴久了,陆离身上不免被熏染上了些许味道,便是一时没有佩戴,也不曾消失。
刘辩嗅着自己常在父皇身侧能够闻到的气味,再听着陆离冷静的将已知情况娓娓道来,倒是真的慢慢放松了下来。
反正亲娘没事,至于舅舅,反正他又不是只有一个舅舅。
他们老刘家的皇帝跟舅舅之间,还真的很少有相亲相爱的。
这种情况从文帝开始,一路发展到现在,简直可以概括为我跟舅舅之间不相爱但相杀的那些年。
尤其是他们后汉,常年就是一个小皇帝继位,未及冠前外戚当道,小皇帝要么不等长大就噶了,要么长大后借着宦官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
上一篇:仓鼠一千四百斤
下一篇:谁告诉你我是NP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