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80章
作者:阿杜行
现如今他们吃饭都是官府发的粮,哪里来的闲钱给他们这般大方的吃。
陶青自上了马车之后,便一言不发,很认真的模样似乎是在思考什么。
陶青也算是从小在叶姆身边长大的,他的一举一动叶姆虽说不能都知晓,但此时从陶青的表情上来看,叶姆也能猜出陶青在纠结什么。
叶姆见陶青这般心不在焉的,便问道:“青儿可是在想里正家的事情?”
正在出身的陶青突然听到叶姆的话,回过了神,点头道:“孩儿是在想里正家今日这般款待我们,他们是否会花费良多。”
叶姆见陶青这样说,慈爱的摸了摸陶青的头,安慰道:“青儿能想到的,阿姆也能想到,阿姆走时在堂屋中放了一锭银子。”
听完叶姆的话,陶青心中的愧疚也消失了不少,他就知晓阿姆能做得很好,他怎么就没有想到。
叶姆见陶青满脸笑意的看着他道:“还是阿姆想的周到。”叶姆就一阵心软,在心中感慨:青儿还是同小时候那般贴心。
叶姆摸了摸陶青的笑脸,没有说话。
他们一家人就这样走着游山玩水,很快也将叶胥管辖地区风景看的差不多。
风景看的差不多,叶胥想要知道的消息也已全部知晓,也是时候该返程了。
叶胥觉得这个时候,书院应当也快建好,等之后定会有许多事情需要他亲自来处理,许是那时,他又要忙得脚不沾地。
叶胥在心中感慨:也不知什么时候还能像现在这般悠闲。
于是一行人又开始优哉游哉的返程。
这一路走来,他们也算是看了不少美景,虽说现在楚庭确实是有些干旱的迹象,但这自然景象却是没有像庄稼那般所受的影响大,所以他们这一圈转下来,还是看到了不少的大山,小溪,只是那小溪中的水不多罢了。
有时,叶胥兴趣来了,还亲自下水去捉鱼。
到了晚上,他们便找一户人家,还能住上一晚,还能尝一下这普通的农户家的晚饭。
当然,因为他们人多,少不了要付银子。
这一路下来,他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朴实和纯真。
叶胥知晓几个县令没有在他的眼皮子下面做什么徇私舞弊的事情,心中还算满意。
叶胥现在对这几个县令的底线便是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其他的事情等他腾出空来再说。
对于这几个县令中饱私囊的举动,叶胥料想他们也不敢,这些粮食可是他自己掏腰包免费发给百姓。
等一行人逛了一圈回家后,陶青的肚子也大了不少。
等叶胥回到府中后,还没有休息两天,果然就有人来报,说是书院已经建造完毕,就等知州大人。
什么就等着我,还不是我要去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叶胥想:我就是个操劳命,然后喝掉杯中的茶水后,认命的去了书院。
临走前,叶胥照旧的同陶青说了一声:“今日学院已经建成,有些事情要我亲自盯着,之后可能又要忙些日子。”
叶胥话未说完,见陶青大着肚子,一脸乖巧的听他说,顿时觉得有些愧疚,可肩上的担子让他不得不去做,还是道:“我先去看看书院的事宜,你暂且在家安心养胎。若是闲的无聊,便让阿姆带你出去逛逛,出去的时候别忘记带些侍卫...”
陶青见叶胥来同之前一样要和他报备一下,结果还是一如既往的说个不停,若是按照叶胥这个架势,可能一时半会他是走不了。
便只好开口打断他道:“既然夫君是有正事,便先去吧,我在家很是安全,不用担心,若是我觉得无趣了,就会去寻阿姆。”
叶胥见陶青还是同往常一般打断了他,还是想开口说些什么。
陶青说完见叶胥还不走,对上叶胥依依不舍的双眸,陶青顿时意会,便站起身来朝着叶胥的额头亲了一口。
叶胥心满意足,临走前还不放心的对陶青的肚子自言自语道:“你们两个乖乖的,不许折腾阿姆。”
因着前几天,陶青晚上睡的好好的,突然间就被腹中的胎动吵醒了,陶青这边一有动静,叶胥那边就起来了。
自打陶青怀孕之后,叶胥就一直不敢睡得太熟,因为陶青这些日子,晚上总是会腿抽筋,叶胥知晓后便会给陶青揉揉腿。
所以陶青这边一有动作,叶胥就醒了。
告别了陶青之后,叶胥就一门心思的忙书院招生的事情。
因为此时的书院名气极大,大多数的学子是冲着叶胥的名声来的,毕竟叶胥自掏腰包给州府的百姓发粮这件事,他们都有所耳闻。
读书人的志向不就是为了百姓,为了朝堂,叶胥这般为民着想的官员正是他们的榜样。
此次书院的招收,招收的不仅有学子,还有育人的夫子。
不过叶胥之前已经同各位私塾的夫子说好,于是书院就有了现成的夫子,当然也有不请自来的夫子,叶胥也一律招收。
因为是新建的书院,生源良莠不齐,夫子也是,叶胥也根据他们不同的学识,分了不同的班级。
这些学子中,最高的便是秀才,但是人数不多,叶胥便将这些秀才组成一个班,他们的夫子是这州府中少有的举人。
为了鼓舞这些秀才,这入学的第一堂课,叶胥便给这些学子打了鸡血,让他们好好学习。
若是学成,日后为官,要不忘初心。
若是天赋不好,那便找个账房先生什么的,也不枉学了那么久的东西。
当然,叶胥筹建这一个书院,并非只是教学生们四书五经,还有君子六艺也是要教会他们。
叶胥教他们君子六艺,为的就是让那些天赋不好的学子,最后能有个养活自己的技术。
叶胥的预算有限,除了“乐”之外,叶胥全部给给他们安排上了。
主要是因为叶胥觉得除了“乐”是培养读书人的音律之外,其余的他们都能派上用场。
其实这是叶胥的一面之词,最主要原因是叶胥暂时没有找到熟悉音律的夫子。
忙了许久,叶胥终于能休息片刻。
不久后,皇上的赏赐便来了,等赏赐的人员来到时,百姓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看。
楚庭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一时间州府的百姓们都很好奇。
他们从城门口到知州大人府一路跟随着赏赐的队伍。
他们之前也听闻皇上赏赐了他们粮食,这件事情他们都快要忘了,谁知皇上真的运了粮食过来。
等叶胥收到消息时,刚把手头的事情忙完,终于有时间喘口气。
闲下来的叶胥就开始胡思乱想,不知是不是他运气好还是怎的,叶胥总觉得自己自来到楚庭后,除了忙于政务外,也没有什么极品的人让自己亲手整治一番。
知府大人对他也很是客气,那个态度根本不像是上司对待下属的态度,叶胥一度想不通为何知府大人也不刁难他什么的。
反正叶胥到达楚庭后,做事情也是一帆风顺,实在是太过顺利,叶胥觉得顺利的有些不正常。
叶胥想不通的事情便没有去深思,殊不知是叶胥得了皇上赏识的光,若非如此,叶胥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科状元,怎会有如此大的面子。
知府大人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官员,在京中也是有相识的官员。
一般的新科状元哪一个不是在翰林院做官,轮到叶胥便是跟在皇上身边。
听说叶胥自请来楚庭为官时,皇上一开始是不愿的,也不知叶胥是如何同皇上说的,给他竟然真的来到了楚庭做官。
所以就算是叶胥来到了地方做官,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找叶胥的麻烦。
下人来报时,想不通事情的叶胥正陪着陶青一同说话。
许是陶青肚子大了些的缘故,这些天的胎动比往日里要明显一些,叶胥对此很是新奇。
等府中人来通报时,叶胥没想到这赏赐来的这般快,他以为还要一段时间。
此次来的人是王总管的干儿子,从这也能看出皇上对叶胥的重视。
毕竟这千里迢迢的赏赐,就算是派个太监,也不该是王总管的干儿子。
叶胥听到消息后,便要去出门迎接,陶青的肚子有些大,叶胥便不打算让陶青出门。
陶青也知道自己的肚子确实是不太方便出门迎接,便乖乖的待在家中没有出门。
等叶胥到了门口后,那小太监见到叶胥后,先是寒暄了一番道:“叶知州,可真是好久不见呐。”
“真是许久未见。”
之前叶胥在宫中做事时,一般都是这个小太监给叶胥添茶倒水,二人之间也算是熟络。
自叶胥自请外放后,小太监就回到了王总管的身边继续做事。
二人寒暄一番后,那小太监便准备宣读圣旨,叶胥见小太监手中拿出圣旨时,便立即下跪,那些一路跟着的百姓们,此时也乌泱泱的跪了一片。
“圣天承运皇帝,诏曰:楚庭知州叶胥,自上任以来,勤政爱民,与百姓一同上供香菇一物,今特赐楚庭百姓粮食百石,钦此。”
叶胥听小太监念完圣旨后,便磕头道:“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太监等叶胥叩拜后,走上前,笑眯眯的道:“叶知州,接旨吧。”
叶胥收下圣旨后,便将小太监迎进府中,小太监进到府中后,又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圣旨和一个账单。
叶胥看到小太监拿出圣旨的那一刻,下意识的便想下跪,心中还在吐槽,谁好人家将圣旨揣在怀中,刚才的那一道不就是远远的便举着,叶胥吐槽归吐槽,面上还是很诚实的下跪。
那小太监见状伸手扶住了叶胥,道:“这没外人,知州大人不必这般。”
说完就把圣旨和怀中的账单递给了叶胥。
其实这也算是皇上的意思,依照皇上的口谕,大概意思是叶胥在楚庭,身边也没有什么能护住他的人,这些赏赐也不必大张旗鼓的让所有人知晓,若是让有心人听到许是会惦记上。
皇上可能忘记了叶胥赴任时,他亲自赏给叶胥的纪修为几人。
但从皇上的这几句话中,也能知晓皇上对叶胥的偏爱,虽然这小太监不知为何皇上这般看重叶胥,但这不妨碍他这次的宣旨,也知晓这叶胥也不是他能怠慢的人。
于是这小太监才敢让叶胥对着圣旨不跪,因为这是皇上特地交代,他这也就不算是蔑视皇权。
那小太监在楚庭待了没两日就回京复命了。
第122章 小太监走后,京中又来……
小太监走后, 京中又来了人,原来是皇上之前派人寻农作物的人有了消息。
于是知州府短短时日里,便迎来了两拨京中人, 不知晓的路人,还以为是知州大人做了什么事情,才惹得京中来了这么多的人。
这人来时还带了许多叶胥口中之前出海前说嘱咐的农作物,其中最多的便是土豆和红薯, 整整带来四车的土豆和红薯。
叶胥听到消息后, 很是兴奋, 当即便把人迎了过来。
叶胥见到了车上的东西后,瞬间双眼放光,那模样仿佛就是狼见到了肉,满眼都是兴奋和激动。
叶胥余光注意到那来人错愕的表情,才发觉自己到底有多失态,装模作样的整理了一下官府, 模样瞬间就正经了起来。
叶胥见气氛有些尴尬, 主动开口道:“不知这位仁兄该如何称呼啊?”
“在下唐阳嘉,是陛下派我前来给叶大人送这些东西。”
上一篇:死鬼老公,爆点金币?
下一篇: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