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79章
作者:阿杜行
那老妇人见叶姆这样问,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便道:“夫郎不是我们这的人吧,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这新上任的知州大人,自掏腰包给我们买的粮,现下我们吃的便是知州大人发的粮。”
叶姆见打听到自己想听的话,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不少,感慨道:“这知州大人当真是为民着想的好官啊。”
身旁的人听叶姆这样说,也深感赞同,还有消息灵通的,开口道:“可不是吗,这还是我们县令亲口说的,领粮那日,我家男人也去了,县令就在我男人旁边亲口说的。”
叶姆听那妇人这样说,也知晓这话的水分应当不少,笑着接道:“还是当今圣上圣明,听说还是圣山亲自将知州大人派来就职。”
一群人听叶姆这样说,纷纷附和道:“是啊,陛下真是好人。”
这些人可能没有读过什么书,只知道为民着想的皇帝是好皇帝,皇上也是人,皇帝想着他们,皇上也是个好人。
在叶姆同这些人打听事情时,叶胥也扶着陶青慢慢走了过来。
这些村民见叶姆虽然身上的料子是好料子,但人却没什么架子,很是让人亲近。
有眼尖的已经看到了叶胥扶着陶青往这边走,道:“那个是你的儿子和儿子的夫郎吗?”
叶姆见叶胥扶着陶青慢慢的走,便应道:“是啊,他夫郎怀有身孕,是双胎,总是拘在家中也不好,便想着出来走走。”
等叶胥下了车就往这边走,纪修为便跟在叶胥身后,时刻保护着他的安危。
这些村人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有钱人来他们这个地方,果然这些富贵人家同他们就是不一样。
寻常人就算是怀着孕还在地里干活,又怎么会嫌在家闲着不好?
他们还带着护卫出来,这要花多少银子才能请得起这样的护卫。
叶胥见叶姆已经同这些人开始熟络了起来,顿时对叶姆肃然起敬,这才多长时间,他就是陪着陶青下个马车的功夫,叶姆已经开始商量好去谁家用饭了。
叶胥在心中很是佩服叶姆。
但叶胥觉得他们每人发了多少粮食这件事,还是去找里正比较稳妥,毕竟里正知晓的信息还是比这些村民多一些。
他们这次,虽说是没有大张旗鼓的让县令知晓,但若是因为他去找了里正问话,而大动干戈,叶胥就是起疑。
若是心中无愧的,定是不怕他来问;若是心虚的县令,提前知晓了,若是他能将克扣的粮食补给百姓,叶胥也不打算计较,若是明明知晓他已经下来打听消息,还是没有动作,那叶胥定是要好好整治一番。
叶胥上前,对着同叶姆说的眉不见眼的老妇人说道:“不知老夫人可否方便带着小生去里正家一趟。”
听到叶胥这话,那同叶姆说话的人,顿时停了下来,一脸审视的表情看着叶姆,似乎是问叶姆你们不是来郊游、散心的,来找里正做什么。
叶姆似乎是知晓叶胥心中所想,解释道:“这是我儿子,刚上任的知州大人,他这次来便是想问一下这次发粮的事情。”
那老妇人听完叶姆的解释后,脸上的凝重顿时消去了许多,转而要给叶胥跪下磕头,道:“知州大人受老身一拜。”
叶胥见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要给他下跪,赶忙扶起但是叶胥能扶起一个老人却扶不完这么多人。
叶胥只好负手站立,道:“你们先起来吧,我到里正家有要事相商。”
众人见知州大人这样说,一时间纷纷起身,他们可不敢耽误了知州大人的大事。
说不定这知州大人就是同里正商量粮食的事情,若是因为他们耽误了知州大人的时间就不好了。
叶胥见众人纷纷起身,才松了一口气,跟着那老妇人便一起找里正。
第121章 原来方才同叶姆一起聊……
原来方才同叶姆一起聊天那么久的人, 便是里正的亲娘。
也是叶姆眼尖,叶姆当时想的是找一个年纪大的打听消息。
因为按照一般的规律是:年龄大的可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叶姆见老妇人的第一眼觉得这妇人浑身的气度在这些人中是最为出色的。
所以叶胥知晓面前这个妇人可能是在村中有些地位, 但他没想到这老妇人在村里竟是这般有身份的人。
因为一般村中的里正是一个村中家族比较强大的人来做,所以一般的里正多是能在家族中说的上话之人。
他就说怎么方才这些人隐隐有以这老妇人为首的架势,若是这老妇人是里正的娘亲那便说的通了。
那老妇人走在前面带路,叶胥扶着陶青跟在身后, 叶姆走在前面同那老妇人说笑, 叶父走在叶姆另一侧, 末尾是一些牵着马的侍卫。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村民,这些村民之前见到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令,这县令也不是说他们想见就能见到的,还是上次他们去拉粮时有幸见到的。
他们什么时候见到过知州大人这么大的官,上次听到知州大人还是从县令口中,一些村中的夫郎还有妇人甚至连县令大人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更别说是知州大人。
村民们见知州大人竟然这般年轻, 一时间都很是好奇,他们村里也有很多叶胥这般年纪的年轻人,可他们都是在村中种田, 整日和土地打交道倒是没有知州大人这般白润。
果然能当上知州的人, 都不是寻常人。
由于村民们的好奇, 叶胥一行人身后跟着许多小尾巴。
一群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去了里正家, 场面很是壮观。
还没等到叶胥走到里正家, 就有一些孩童已经提前跑到了里正家门口报信。
一群男孩童将里正家的大门围得满满当当,有个胆大的在门口喊道:“赵大叔,知州大人来寻你了。”
清脆的孩童音在里正家门口响起,一声接一声, 在里正家门口环绕。
孩童声音的穿透力很强,正在家中小寐的里正就这样被一群充满活力的童音吵醒。
被吵醒的里正,心中很是不爽,对着在门口探头的孩童吓唬道:“再胡说,我就让你父亲打你屁股。”
被冤枉了的孩童们很是不满的反驳道:“知州大人就是来了,赵阿奶现在带着知州大人一家往这边赶呢。”
正巧,没等里正搭话,那群孩童便见叶胥往这边干,指着那乌泱泱的一群人说道:“你看,赵阿奶身边的就是知州大人的阿姆。”
里正顺着那孩童的手指看去,果然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身边还有一个穿着淡雅的夫郎。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若是这些孩子的没说错的话,那年轻人便是他们口中的知州大人。
里正思考之际,那赵夫人已经快走到跟前了,对着发呆的里正说道:“这孩子发什么呆呢,这位是知州大人的阿姆。”
然后赵夫人便侧身让里正看到他们身后的叶胥,道:“这便是知州大人,知州大人说是有事要问你。”
叶胥顺着老妇人的话,就走了出来。里正看着站在他身前的年轻人。
虽然里正没有见过知州,但他也知晓这年轻人同他们这些村民是不同。
这年轻人身上的气势同县令相比是过犹不及,里正心中也相信了眼前的年轻人便是新上任的知州大人这件事。
其实叶胥身上的气势,也是来到楚庭之后才锻炼出来的,在楚庭,什么事情都要他一口决定,久而久之,叶胥身上似乎也有些官气。
里正在心中想明白后,便准备叩拜。
“赵家村里正赵明德,拜见知州大人。”
叶胥见里正叩拜,便上前扶住里正,道:“本官此次前来是想向里正问些事情。”
为了谨慎起见,叶胥又拿出了自己的府牌,里正双手颤颤巍巍的接过叶胥的府牌,模样很是激动。
他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证明自己身份的府牌,里正努力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才看清那府牌上写的是什么,府牌上面很明确的写着叶胥、从六品、楚庭知州。
里正本来心中就确定了叶胥的身份,一看府牌的上的字,就更加确定了自己心中的判断。
本来已经叩拜过的里正,看到府牌上面的字后,便头脑不清的要再次下跪。
原来他真的见到了知州大人,想他这般年纪,能亲眼见到知州大人,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叶胥此次时有正事要问,并不是前来摆官威的,见里正不知为何,又跪了一次,心中便有些无奈,他拿出府牌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大老远的跑来耍官威。
就免了里正的跪拜,说道:“本官此次前来是有正事,这此的行礼便免了吧。”
里正听完便站了起来,心中悔恨自己头脑不清,刚才不是跪了一次,怎的又跪下了?
站起来的里正,很是热情的要请叶胥到自己家中坐坐。
叶胥进院子后,里正见门外有那么多叶胥身后有这么多小尾巴,当即就将这些人赶走了:“好了好了,你们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别都待在这。”
这么多人在这,若是知州大人问了什么不能外传的问题被这些人听到,若是到时他们管不住嘴巴乱说,若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后果,他一个小小的里正也护不住他们。
村民们见里正这般不待见他们,顿时兴致缺缺。
他们跟来也是凑个热闹罢了,见里正这般不待见他们,便都识趣的回家做饭去了。
毕竟人闲起来就喜欢找些乐子,哪里热闹往哪里去。
里正见众人都走了,便转身笑着对叶胥说道:“这些人都是闲着没事干,闲的了,还望知州大人不要见怪。”
“不知知州大人此次前来想知晓什么事情?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叶胥见里正这般说,倒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听村民们说,你们村子发了粮食,本官是想知晓这粮食,你们村每人发了多少?”
里正听叶胥这样问,还以为是村中人已经告诉了叶胥实情,觉得这件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毕竟发粮这件事,附近几个村子人人都知晓,他便实话实说:“其实县令也不是按照人口发的,是按年龄来的,青壮年一人半石,老人和孩童是两个人半石。”
里正边说边打量着叶胥的脸色,生怕自己说错什么,惹得叶胥不快,但叶胥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表情,里正顿时也琢磨不透叶胥的心思,只得继续说。
里正见自己说完了,叶胥的脸色也没有变化,心中不禁疑惑:这知州大人怎么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表情。
叶胥见这边的县令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没有贪图粮食,便安心了一些。
还好方才他已经给里正打了个预防针,说是自己向村民们打听好了事情,其实是叶胥根本没问,只是诈一下里正,让里正实话实说。
见没问题后,叶胥便开始询问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先是问村里的生活,有没有事,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去找县令,总之,叶胥问的事情很细,方方面面的事情大概都问了一遍。
这边叶胥在询问里正村里人的生活是否还充足,那边赵夫人就已经带着女眷出来准备做饭。
老妇人先是指挥家中女眷去买肉,然后还让人去杀只鸡炖炖。
陶青见这一大家子从他们坐下没多久后就开始忙活,便想阻止他们。
陶青想:他们此次前来是办正事,不是来打秋风的,这怎的不是买肉就是杀鸡,再好的家底也禁不住这般造。
陶青在一旁看着干着急,急得不行的陶青刚想站起来劝阻他们不用这般大动干戈。
陶青刚一起身,那边叶姆便拉住了陶青的胳膊,许是看出了陶青的想法,对陶青轻轻的摇了摇头。
陶青虽然对叶姆的做法不太理解,但还是听叶姆的话,乖乖的坐在那。
老妇人将事情交代完毕后,便开始同叶姆和陶青说些家常话,生怕怠慢了二人。
他们的交谈总是离不开孩子,恰巧陶青现在怀有双胎,三人就此便有了话题,坐在一处说说笑笑。
也许是里正家的女眷数量多,饭菜很快端了上来。
因为人不算多,家中的青壮年都去镇上做零工,所以家中除了里正之外,就没有什么男子,剩下的多是孩童和女子。
因为叶胥一家四口也在,所以就弄了三桌。
叶胥一家、里正和老妇人坐一桌,几个侍卫坐一桌,里正家中的女眷和孩童又坐了一桌。
等众人吃完了饭,叶胥一行人便告辞了,准备去往下一个城镇去看看情况。
陶青坐在马车上始终有些过意不去,他们这群人在里正家中吃了一顿,有荤有素,甚至还摆了三桌子,里正家虽然是比寻常人家要富上一些,但到底也是在以耕地为生的村民。
上一篇:死鬼老公,爆点金币?
下一篇:在夫郎文学里疯狂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