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第148章
作者:红茶泡泡机
有些红的唇面开合,姜宁喊了一声他的名字。
卫长昀陷了进去,低头照做,先让姜宁舒服些。
从颈侧,再到腰,一路都被细致地照顾到。
等姜宁抵在他肩头剧烈呼吸时,已经没什么力气。
他翻身趴在枕头上,并了腿,任人宰割一般,在卫长昀亲他时,伸手去抓枕巾。
夜色已深,他只能任由卫长昀摆布。
第122章
搬家、成亲的大事落定后,春天的气息在悄无声息中来临,走在街上,不少人家院墙攀着的花枝发了新芽。
姜宁的食肆还未开张,但卫长昀已经重回私塾,备考今年的两场考试。
起初几天姜宁还不习惯身边少了个人,做什么事都下意识往旁边看,跟卫长昀商量。
结果发现旁边不是没人,就是朱红或者小小、小宝。
堪堪止住话,憋了回去。
好在一家都搬到镇上来,卫长昀每日都回家,两人见面的时候并不少。
“要是好吃,过一阵家里食肆开张,欢迎来照顾生意,前三天不管买什么都只要八成价。”
姜宁边打包边给客人宣传,“就在西街长乐巷靠里的位置,一去就看得见。”
“姜老板家的食肆,那我肯定去捧场,到时候一定要给八折价啊。”
“肯定肯定。”
姜宁笑着送走客人,看了看摊上的东西,差不多也该收摊了,便坐下休息会儿。
看着春光明媚的天,其实一点不暖和。
姜宁从推车下面,拿出一直放在炭盆旁的手炉,握在手里取暖。
后面陆续来了几个老熟客,看见摊上还有东西,一人买了一些,正好帮姜宁收了摊。
一日入账,三百零六文。
倒是一个好兆头。
姜宁把东西收到背篓里,又去拿其他东西时,旁边伸来一只手,正好把他要拿的东西递过来。
惊讶地抬头看去,就见卫长昀站在那儿,手里还抱着书。
“长昀!”
“今日下学这么早?”
卫长昀把东西放到背篓里,拿过一旁干净的帕子,替他擦手,“先生家里有事,让自行温书,我便提前走了,回家中亦是一样。”
姜宁由他给自己擦手,再把书塞过来,“你这算是逃了自习课?”
卫长昀利索收拾东西,闻言看向他,思忖片刻道:“算是?”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有算是的。”姜宁笑盈盈道:“一会儿要不要去买一点酱肉?”
“不自己卤吗?”卫长昀收完东西,又去擦台面,“还是嗅着哪家好吃的了?”
姜宁撇嘴,坐在一旁,“跟你在一起,都不用玩猜猜看的游戏,一准说中。”
倒不是姜宁主动去嗅到的好吃,是今天戚远走之前跟他说,前面街上有一家酱肉做得好吃,还排起了队,他就想去尝尝。
卤肉和酱肉他也做,但自认为还不到能排队的地步。
这不就把好奇心和馋虫一起勾起来了。
“那一会儿过去称几两回家。”
“嗯!”
东西收完,姜宁看卫长昀背起背篓,再看自己怀里的书,不禁悄悄勾了勾唇角。
这男人啊,还是得顾家。
顾家就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嫁妆。
-
酱肉铺在东街,他俩收拾完东西,便朝着东街去。
快到地方,都不用问人打听,闻着味,看见哪家铺子面前排队了就错不了。
姜宁望着排了长队的店,一下就不馋了。
人也太多了,感觉能有二三十号人。
“这家铺子以前就开着吗?怎么觉得之前没见过。”姜宁好奇道:“闻着倒是很香。”
香归香,但姜宁这人对美食的原则就是,排长队的一律不考虑。
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能让他排上一小时的队,那就是领钱。
卫长昀看他眼馋,但又不想排队,便道:“我去排?”
姜宁登时哭笑不得,拉着他离开,去找别的吃的,“长昀,你排和我排有什么区别吗?”
不都得在这一起等啊!
卫长昀一愣,摇了摇头。
姜宁倒是不执着,今天买不着,那就三五日之后再买。
要是还买不着,那就等一两月,热度过去了再来。
总之,铺子在这里,好吃的东西那就一定能开得长久,总能吃到的。
要真吃不到,他也不沮丧,只能说是没缘分。
“话说回来,我来镇上这么多次,很少在东街逛,醉仙楼也没进去过,这醉仙楼生意倒是一点不受影响。”
经过醉仙楼时,姜宁看了一眼,不由道:“看来也是个实在做生意的,上次在行会匆匆见一面,有些严肃。”
卫长昀点头,“两家酒楼都是实在做生意的,不曾恶性竞争。”
“那就好,行会里都是这样的人,那大家才能把生意做好。”姜宁说着,眼尖瞥见有人挑着担子卖东西,仔细一看,竟是这月份成熟的桑葚。
拉了拉卫长昀胳膊,“走,那边卖桑葚,问问怎么卖。”
桑葚这东西,虽甜,但却护眼。
尤其是戚大叔说的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正适合他俩。
毕竟一个每日忙着摆摊挣钱,一个日夜苦读还要点灯看书。
“哎,婶婶留步,这果子怎么卖?”
姜宁上前叫住对方,“我看你剩这一些,就想问你买了。”
“小哥儿要买这个?”那大婶愣了愣道:“都是些野果,山上挖笋的时候顺道摘的,和笋一块送点。”
野桑葚啊!
难怪看着果子小,而且脆。
姜宁道:“我就爱吃这一口,平时忙,无暇去山里摘,看您这儿有才来问,你要不好定价,我出二十文,你这半盆给我可好?”
姜宁算着价格,不让对方吃亏,报了一个价。
“哎哟,小哥儿出手大方,这不值当,你要,我就送你了。”
“不行不行,我说了买就是买。”
卫长昀从旁劝道:“大婶,我家夫郎就喜欢这果子的酸甜,又不腻,他想吃,你就当卖给我一个人情,哄他高兴。”
大婶一看卫长昀少年俊朗,和姜宁站在一起便是好看,不由笑起来,“小公子懂得疼人,老妇人也不推辞了。”
卫长昀点头,拿出二十文递给大婶,“多谢。”
大婶直接把小竹筐也送给他们,摆摆手,“老妇人是看你们感情好,这才答应。”
“这儿还有一把山里摘的香椿,你们一道拿走。”
香椿闻着臭,不少人都不爱吃。
故而很难卖出去,平时也只有好这口的才会想着要摘。
姜宁看大婶表情,倒也不推诿,接了过来,“那我们不客气了,谢谢婶婶。”
大婶乐呵呵地挑着担子走了,姜宁和卫长昀拎着一筐桑葚,打算去买些别的。
去香料铺子路上,姜宁拿眼打量着卫长昀,“谁家夫郎?”
卫长昀知道他会拿这个来打趣,也不扭捏,转头看他,“我家夫郎。”
姜宁唇角上扬,又问:“往后都打算这么说?”
“事实如此,有什么不能说的。”卫长昀坦然说完,又想起什么,问:“还是你觉得不妥?有其他称呼。”
卫长昀私下里称呼姜宁,多是“宁哥儿”,只有两人时,才会喊他“宁宁”。
夫郎这称呼,第一次听着,姜宁觉得新鲜。
“哪有什么不妥,我就是觉得新鲜。”姜宁失笑,“其他的我也想不出来。”
姜宁左思右想,觉得夫郎也没什么,他不就是个夫郎吗?
从哥儿变成了夫郎,就是成亲的意思。
姜宁见卫长昀还在思索,拉起卫长昀的手,“走了,回家。”
-
家里客堂不如从前暖和,好在已经过了正月、二月,到了三月。
再怎么天冷,也不会刺骨的凉,多穿一些便是。
小小和小宝跟邻居家的小孩玩得熟悉了,吃过饭就约着一块在巷子里玩。
坐在客堂里也听得见小孩的声音,倒是让大人放心。
上一篇:儿砸,别再捞爹爹了!
下一篇:穿书后被诡异全家按头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