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明君养成计划 第92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曹老板还好吗?

  曹老板不太好。

  东郡久经战乱又刚被黑山贼劫掠一空, 他们打退了入侵的黑山贼却没有歼灭所有贼众,就算暂时稳定下来也得时刻防备贼寇卷土重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东郡还没稳定下来袁绍又在这个时候搞事情。好不容易外面的事情告一段落能安心治理东郡, 放眼一看却发现身边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谋臣都没有。

  周喁在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还能商量商量,如今周喁和周昂一同回到袁绍帐下,再遇到拿不准的事情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找不到。

  曹操想想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大哥, XX怎么办”“大哥, XX行吗”的糟心兄弟……

  算了, 放过他们, 也放过自己。

  他的兄弟们带兵打仗都是好手, 让他们来想办法突破世家大族的围堵彻底掌控东郡还不如指望有贤才名士前来效命。

  天下贤才何其多, 为何无人来寻他曹孟德?

  东武阳官署,军务政务一把抓的曹太守神情憔悴眼底发青,自打从颍川回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他算是知道王肱在黑山贼攻入东郡的时候为什么直接弃城而逃了,东郡不是没兵也不是没粮, 问题是兵使唤不动粮草调集不上来,单靠那点儿郡兵去抵抗数以十万计的黑山贼只有死路一条。

  太守之职位高权重, 但是在地方世家大族不配合的情况下就是个傀儡。

  有能耐降服那些不服管教的地头蛇自然能成为真正位高权重的一郡主官, 没能耐就只能和王肱一样落荒而逃,不光官职丢了名声也没保住。

  曹操不想当第二个王肱,更不想放弃来之不易的东郡,不管治下的豪强富户有多少阴谋算计他都得想法子将他们震慑住。

  要是这时候服软屈从,今后就再没有机会翻身。

  实在不行的话, 他也不是不能挑几个特别不听话的出来杀鸡儆猴。

  “大哥, 外面有人求见。”曹洪一路小跑过来, 怕动静太大被人听到特意压着声音说话,“文人!是能干活的文人!”

  苍天呐, 他们家大哥从颍川回来后就开始征辟东郡有名有姓的贤才,那么多天过去可算有人来了。

  看书房这左边一大摞右边更大一摞的竹简,再没个靠得住的谋臣他们兄弟几个真得老老实实回来帮忙。

  不然还能怎样?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家大哥累死。

  曹操愣愣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文人前来?”

  “有有有,的的确确是个文人。”曹洪小鸡啄米般点头,“来人自称姓陈,是东武阳本地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磨蹭那么多天才来官署拜见,但是能来就是好事。”

  话音未落,他们家大哥已经快步走了出去。

  曹洪摇头晃脑的感慨,“兄长真是求贤若渴啊。”

  会客厅中,曹仁被留下接待新来的同僚,怕新人来到后觉得不满意要走,绞尽脑汁把他们家大哥夸的天上有地上无。

  陈先生是东武阳本地人,拖了那么多天才到官署肯定已经承认他们家大哥当东郡太守,他曹子孝是个有眼色的聪明武将,迟到的原因就不问了。

  来都来了以后就是同僚,他们家大哥身边没什么谋士,陈先生来到就是肱股之臣。

  他们兄弟几个出谋划策的本事没有但是有使不完的力气,今后有什么事情直接吩咐,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让他们追狗他们绝不撵鸡。

  曹子孝这话说的格外真心,来东郡这些天他们已经吃到了没有谋士的苦头,就算不知道这位陈先生到底什么来历也不妨碍他多说几句好听的将人留下来。

  没人干活真的太苦了,他实在不想被大哥拽去看那些压根看不明白的政务。

  竹简上所有的字他都能看懂,但是字和字连起来愣是一句话都读不明白,从头看到尾再从尾看到头,最后不光看的头大如斗还要被大哥臭骂一顿。

  子廉和元让妙才也没比他强哪儿去,凭什么每次都先骂他?

  还好现在有正儿八经的文人谋士前来投效,有人能帮着处理政务的情况下大哥肯定不会再看到谁在他面前晃悠都发脾气。

  陈宫听的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这年轻小将太过热情,不过能这么直白的夸自家主公说明这儿主臣之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以后相处起来也不会勾心斗角。

  曹孟德此人出身上不了台面,不过董卓乱政时他散尽家财广邀天下诸侯联盟讨董,黑山贼进犯东郡时他挺身而出击退贼匪,还有前些天袁绍用站不住脚的理由派人攻打豫州郡县,他明知不是对手却还是看在往日情分上出兵相助,就算出身不好也是个忠义两全的好主公。

  东郡官署在曹孟德来之前已经散的七七八八,郡中世家大族情急之下无计可施才迎他当太守,黑山贼一退立刻就想翻脸不认人将其逼走。

  然而东郡终究需要一个太守,他们重新推举出来的太守未必比曹操强。

  如果黑山贼来犯时率军支援东郡的是袁氏或者荀氏,战事结束后整个东郡都得唯他们马首是瞻。

  曹孟德麾下只有猛将没有谋臣,既能御敌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站到东郡世族的对立面,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太守人选。

  曹仁还在掰着手指头数他们家大哥有多少优点,陈宫正襟危坐,更加笃定他的选择没有错。

  颍川荀氏派小辈掺和进袁绍袁术兄弟二人的争斗,战事结束后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越过豫州刺史孙坚安排人手处理颍川政务。

  如果没有意外,荀氏这是要留在颍川不走了。

  朝廷任命官员有属籍回避的规矩,不管是县令、太守还是刺史都不能在籍贯所在地任职。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朝廷早已成为摆设,这时候没人会在意那么多。

  天下会越来越乱,曹操是适合他们拿捏的东郡太守。

  会客厅中热热闹闹,单方面的热情也是热闹。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曹操终于赶过来,人还没进屋声音就先进来,“操盼先生久矣。”

  他缺人缺的厉害,病急乱投医也不管什么人品德行,但凡有点名气的文士他都发帖子征辟,能招来一个是一个。

  姓陈还是东武阳本地人,征辟的帖子发的有点多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是谁,反正喊声先生不会有错。

  陈宫连忙起身,“东郡久无明主,幸得曹府君率兵前来救百姓于危难之间。宫才疏学浅,承蒙府君看重,荣幸之至不敢不从。”

  “公台足智多谋,切莫自谦。”陈宫的客套话说完,曹操便从他话中透露出的消息确定了他的身份,然后就是比曹仁更加热情直白的“我今得公台实乃上天眷顾”云云。

  成年人的世界不需要真情实感,就算知道陈宫来投不是真的看好他曹孟德也没关系,只要能干活儿他来者不拒。

  曹洪趁里面俩人正在肉麻朝曹仁使了个眼色,等人挪到身边才小声耳语,“大哥是不是表现的太过了?”

  曹仁不着痕迹的摇摇头,“不会,我刚才比大哥还热情。”

  曹洪:……

  这样显得很掉价啊。

  算了,能招来人就行,别的都不重要。

  ……

  京师洛阳,秋风秋雨冷煞人。

  小皇帝对着竹简昏昏欲睡,直到外面落下一声惊雷才慌慌张张抬起头,“太傅太傅,刚才是打雷了吗?”

  杨太傅无声叹气,起身关上窗子,“秋天打雷很正常,陛下莫怕。”

  雷打秋,冬半收。

  今冬怕是还要有灾。

  小皇帝不知道民间俗语,也不知道秋天打雷到底正不正常,听到杨彪这么说很快放松下来,听课听出来的困劲儿也被刚才的惊雷给吓跑了。

  精神头儿回来了也不想学习,小皇帝放下竹简眨巴着眼睛撒娇,“太傅,剩下的明天再学好不好,朕今日不想看了。”

  “陛下记住今天听到了哪儿,不明白的老臣明日再讲一遍,不要似懂非懂。”杨彪对他的要求也没那么高,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开开心心的就好。

  如今朝中王允一家独大,他这个太傅形同虚设,好在天子乖巧,教导起来也算省心。

  现在天子年纪小不能教太多,等过几年看看什么情况,帝王权术该学还得学。

  小皇帝不管那么多,他觉得现在这样就很不错,“太傅,豫州刺史孙坚表荀小将军为颍川太守,王司徒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他要是能当家做主任命书当场就能让乌程侯的信使带走,任命别人可以纠结,任命他们荀小将军有半分犹豫都对不起之前的诛董的情分。

  太守而已让他当,他们荀小将军值得!

  杨太傅对上小皇帝亮晶晶的眼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今地方主官多拥兵自重,王司徒不愿意也没人在乎,为了颜面上过得去自然是答应。”

  小皇帝乐的看王允吃瘪,“让他嚣张,朕管不了他天底下有的是人能治他。”

  “陛下,荀氏乃颍川世族。”杨彪知道他们家陛下不似寻常孩童单纯无知,这两年经历那么多变故,该知道的事情他心里门儿清,“若荀氏权势过大,朝廷当如何应对?”

  “反正比别家只手遮天强。”小皇帝哼了一声,煞有其事的反问道,“太傅,荀氏现在做的出格吗?”

  杨彪失笑,“并没有。”

  他身在京城却没少关注外面的情况,荀慈明这位并州牧当的非常不错,到并州后重置官署收复失地,百姓安居乐业将士战意盎然,原本只剩下太原、上党的并州在他过去后这大半年里愣是打回来了大半。

  前几日的最新消息,现在并州只有最北边的五原、云中两郡尚在胡人之手。

  盘踞五原、云中二郡的鲜卑人也不是傻子,雁门、定襄、朔方等地的胡人死伤惨重,到时只怕不用大军压境他们自个儿就会投降求饶。

  荀慈明是当朝名士,干什么都有分寸,就连这次派小辈回颍川也是为了迎家乡士人到并州出仕,阴差阳错才弄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说起出格,袁氏那两位才是真正的出格。

  杨彪想起前些日子袁绍另立天子的闹剧就气不打一处来,董卓废立天子已经让朝廷威严扫地,他袁本初当初冠冕堂皇拉起大旗讨董,怎么董卓刚死就要当第二个董卓?

  有一有二,那三还远吗?

  真要让他在外面弄出个皇帝,日后岂不是谁都能找借口另立天子?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室宗亲数量那么多,一天换一个从年头换到年尾都换不过来,到时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他想过吗?

  光盯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前半辈子读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杨太傅掩在长袖底下的手攥成拳头,想想袁氏遭难之后无法无天的袁绍,荀氏小子回乡当个颍川太守完全不是事儿。

  颍川离京城不远,那小子要是真的能将四战之地治理好还能给京城添个屏障。

  荀氏子弟盛名在外不会胡来,荀氏子坐镇颍川比其他阿猫阿狗占据颍川耀武扬威好太多了。

  “陛下聪慧,是老臣着相了。”

  “太傅是关心则乱。”小皇帝笑眯眯回了一句,然后托着脸问道,“算算时间,荀小将军应该拿到印绶了吧?”

  小将军弯弓搭箭的样子真是好看极了,他长大了也想学。

  ……

  把持朝政的王司徒没有从中作梗,或者说,形势所迫,他想从中作梗也无人在意。

  不管王允同不同意,颍川太守的人选都已经定下。所以乌程侯的信使抵达京城的第二天,天使便带着符节到颍川来走过场。

  兵荒马乱的去哪儿都不安全,天使一行以为颍川几经战乱必然白骨满地饿殍遍野,万万没想到走在官道上看到的会是忙碌且充满希望的秋收秋种。

  不到两个月的功夫,荀小将军甚至不曾在郡县招兵买马,仅靠从并州远道而来的温侯和原本驻扎在阳城的乌程侯合力清剿郡内贼匪,俘虏的贼匪就足有六万之巨。六万青壮再加上这六万青壮带来的老弱妇孺,总数怕是得有十多万。

  这还是没开始正经招兵,要是再算上那些可以从军的良家子,颍川的兵力还能再翻一番。

  贼匪出身的青壮不能立刻收为己用,十多万人的吃喝嚼用也不是小数,荀小将军当真舍得用郡县仓储去养那些不一定老实的俘虏?

  来自京城的使臣们不敢想。

  京城的百姓尚且惶惶不可终日,颍川境内的百姓竟无半分惊慌之色,等天使返回京城将路上的所见所闻告知天子和朝中众臣,满殿无一人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