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养成计划 明君养成计划 第25章

作者:醉酒花间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也就是那人花言巧语非常会说,问题不大,他明天带两团干草把耳朵堵上,只要听不见对面就诱惑不了他。

  任务分配完毕,几个人各自去准备。

  将军府中董贼耳目多,直接召集人手容易打草惊蛇,只能靠高顺亲自点人挨个儿安排。

  洛阳周边各个营寨中的并州兵一直是张辽在联络,接下来的联络任务依旧归他。

  他们的兵力比不过凉州兵,要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稳住军营,能反客为主最好,没办法掌控整座大营就尽量保证自身安全。

  一共就剩下那么点儿人,少一个都不行。

  高顺张辽都匆匆离开,书房里只剩下荀晔和擦拭方天画戟的吕布。

  荀晔揉揉脸,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联合吕布诛杀董卓竟然在迁都长安之前就安排的妥妥当当,历史的车轮大拐弯,之后会拐向何方?

  到目前为止事情还能参考史书记载,他不记得的细节阿飘陛下们记得,四舍五入也等于他记得,相当于对着攻略打游戏,难度比直接上手低的多。

  如果董卓死在洛阳,今后将不再有手把手教学的攻略,遇到什么问题都只能靠他自己。

  还怪紧张的。

  “将军,你紧张吗?”荀晔侧身问道,“听说董卓力大无穷,骑马飞驰时能左右开弓,早年和羌人打仗甚是英勇。”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吕布仔细擦着武器,听到这个问题嗤笑一声,“温柔乡英雄冢,老东西进京之后耽于享乐,现在怕是连单弓都拉不开。”

  人堕落的速度超乎想象,刚进京的董卓威猛健壮,短短半年过去,当初那个策马赳赳压迫十足的猛将便成了体态痴肥的胖子。

  要不是亲眼看着那老东西一点点膨胀起来,把两份人像放到一起他都不敢信那是同一个人。

  紧张?紧张什么?

  笑话,全盛时期的董卓都打不过他,现在这个痴肥到连他一招都扛不住的胖子值得他紧张?

  况且明天是趁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把方天画戟擦干净已经算是重视,老东西还想乱他心境不成?

  美的他。

  荀晔叹了口气,“好吧,我有点紧张。”

  他这辈子经历过最刺激的事情就是年前在密县鸡洛山山脚下吼吼哈嘿一挑五,还是火气上头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战绩。

  如果他从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他也不怕,问题是他从小在田里忙活,打打杀杀实在太难为他了。

  “放轻松,杀人不过头点地,没什么好怕的。”吕布想着世家子平时体面惯了没见过血腥,特意放下他的宝贝方天画戟来给紧张兮兮的文化人长见识,“你知道羌胡劫掠村寨是什么样子吗?等等,这个有点远。你知道董卓进京后有多少大臣在早朝时被他拖出去活活打死吗?知道有多少大臣不满他的所作所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触柱而亡吗?”

  不要觉得早朝多严肃,老东西仗着兵多将广为所欲为,那些大臣在他面前跟鹌鹑似的,就算小皇帝当众被那老东西掐死估计都没人敢救。

  看看被毒死的弘农王,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没保住性命。

  董卓老贼恶贯满盈,杀他是为民除害,没什么好怕的。

  要是害怕血腥场面就闭上眼睛,不对,这小子不是要和张文远去对付一个耍嘴皮子的家伙吗?那有什么好紧张的?

  荀晔点点脑袋,“和聪明人打交道容易被带进沟里,还是要紧张的。”

  不过还是要谢谢吕将军的安慰,那么大个人了不能怕这怕那,下次再有机会一定和将军并肩作战。

  他荀明光也是天生力大无穷,策马也能左右开弓,四舍五入他就是少年董卓少年吕布少年李二凤,将来肯定也能杀的羌胡满地乱爬。

  这次就算了,他再做做心理准备。

  吕布耸耸肩,拿起方天画戟继续擦,“的确,聪明人不好相处,京城水深,稍有不慎就淹死在里面。”

  荀晔眨眨眼,顺着吕奉先的话往下说,“待此间事了,将军还要留在京城吗?”

  “留在京城干什么?把最后两万并州军也糟蹋了?”吕大将军愤愤道,“早知道进京会是这般境况,当初就该继续留在并州打胡人。”

  并州羌胡横行,朝廷平时不管他们死活也就算了,京城出点事还把他们仅有的一点精兵都调走,什么事情都要从地方调兵还要京师禁军干什么?

  并州本地的兵马被丁原带到京城,之后接管并州的的董卓压根没去过并州,看京城局势不对紧接着也调转马头进京,他都不敢想兵力空虚的并州现在是什么情况。

  胡人可不管什么仁义道德,逮着机会就会咬上一口,肯定不会放过州郡空虚的大好时机。

  虽然老家那儿已经没有亲人了,但是从小生活的地方彻底被羌胡占据也够糟心的。

  荀晔试探道,“将军想回并州?”

  “没想好,再说吧。”吕布漫不经心的回道,“回去也不是什么好出路,那些胡人比京城的软刀子凶残多了。”

  之后要怎么办等他杀了董卓收回兵马再说,现在商量这个还太早。

  并州苦寒,他老家五原郡更是极边,中原腹地出身的世家子还能跟他跑去偏远边地和胡人干仗?

  荀晔摸摸鼻子,准备解决完董卓再好好和吕大将军规划将来。

  他不是什么正经世家子,不对,这和他是不是世家子没有关系,腿长在他自己身上,只要想去他哪儿都去得。

  毕竟他最开始就是拿京城当中转站,即便吕布不说他也要想办法把人哄回并州。

  并州好并州妙,边边角角最适合苟,吕大老虎只需要安心打仗,动脑子的活儿他另有安排。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仆从说黄门侍郎荀攸来访。

  荀晔愣了一下,连忙起身出去,“兄长应该是来找我的。”

  吕布摆摆手,“去吧去吧,自己家别客气。”

  他和荀司空都只是点头之交,和荀侍郎更是没有半点交情,怎么想也不会是来找他。

  除非明天计划有变。

  吕布手上动作一顿,这时候亲自到他府上找人,该不会计划真的有变吧?

  荀晔将忽然找过来的堂兄带去他住的小院儿,准备好茶点落座之后才问道,“兄长怎么亲自来了?”

  将军府周边住的都是董卓亲信,之前有什么事都是派人来传消息然后他出去,他名不见经传去哪儿都不起眼,攸哥好歹是个名士被人看到就不好了。

  “董卓急着迁都,为兄来寻幼弟合情合理。”荀攸说道,“明光,明日早朝你可愿随叔祖进宫?”

  “随叔祖进宫?”荀晔不太明白,“可是宫中有变故?”

  “并无。”荀攸抬眸,眼里是少见的郑重,“宫中没有变故,让你随叔祖进宫是为了将来。”

  京城风起云涌,京城之外也不曾消停。关东联军陆续出兵,虽说胜少败多,但也牵制住了董卓手下大部分兵力。

  前几日董卓令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和越骑校尉王瑰携诏书去河内、酸枣、鲁阳劝降,结果袁绍下令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阴修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幸免于难。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袁氏兄弟独断专行不讲道理,盟军内部必然不会太平。

  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为河内的袁绍、王匡提供粮草,只是袁绍野心勃勃,且之前已经和他有过冲突,二者真要相争他冀州牧的位置坐不稳。

  韩文节为人厚道,族人乡亲都已在邺城安顿好,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会一直在那里避难。

  即便冀州易主,有几位叔父上下打点,族人乡亲的安危也可以保证,但是袁本初的为人……总归不太稳当。

  关东联盟的诸侯都有私心,董卓死后联盟各路兵马极有可能陷入内乱,到时哪儿都躲不开战乱。

  董卓祸国殃民罪不可赦,他死后被他提拔上来的官员极有可能被黜落,不过奉诏除贼救天子于水火之中是天大的功劳,谋划诛杀董卓可以功过相抵。

  荀氏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损失惨重,家中已多年无人官至一方主官,叔祖被董卓提拔为司空完全是意外。

  族中长辈位极人臣是好事,奈何提拔他的是狼子野心臭名昭著的窃国贼。

  问题就出在这里。

  忠义难两全,董卓再怎么作恶多端也是提拔了叔祖的人,若留在朝堂难保会有人以此攻讦,所以叔祖功成之后只能退隐。

  即便不退隐,叔祖那么大年纪也不能再折腾。

  稳妥起见,他们必须趁除掉董卓的机会给家族多谋几条出路。

  荀晔听的认真,等荀攸说完才问道,“兄长的意思是,以诛灭董卓之功出任一方主官?”

  荀攸点头,“冀州能保持安稳再好不过,如果将来冀州生乱,至少让族人还有别的地方可去。”

  叔祖年迈无法远行,之后会在洛阳周边寻一灵山隐居,只要朝廷还在,筹谋除董的功劳足以保他老人家平安。

  中原越来越乱,冀州远离中原又没有脱离中原,不知将来会如何发展,倒是蜀地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边事情结束他会去蜀地看看。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年纪尚小的从弟未有着落。

  别说一直跟着吕布,筹谋诛杀董卓时以吕奉先为主那是依仗吕奉先的武力,那人勇武却无甚智谋,总不能一直跟在他身边当一小小主簿。

  还有先前的安排,吕布进宫诛杀董卓,高顺将董卓亲信诱至相国府聚而杀之,张辽联络各营并州兵稳住局面,明光呢?为何要去看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

  平时谋划出力再多天子都看不到,所有人都在关注宫中,天子只会凭他看到的情况来论功行赏。

  从弟年岁尚小,又不像他是应召进京,不在天子面前露脸等事情结束上奏表功会吃大亏。

  荀晔纠结了一会儿,到底还是说道,“兄长,贾诩此人不可小觑。明日我随叔祖进宫,劳烦兄长去贾诩府上将人看住,寸步不离的那种,千万不要让他有机会和外人接触。”

  虽然他感觉以他的资历当一方主官不够格,但是再一想也没什么不够格的,某些人寸功未立单凭家族威望都能官至高位,他这好歹还有点真功劳。

  当就当,不心虚。

  不过贾诩依旧不能放过。

  话说回来,看守贾诩的活儿攸哥好像比他更合适。

  既然贾诩那儿有攸哥,那他和张辽明早一起进宫,到时候宫里有什么意外也能搭把手。

  荀攸不明所以,但是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还是点了点头,“进宫虽有风险,但于你于家族皆利大于弊。你弓马娴熟精通武艺,若吕布刺董失败,有你在场也能以防万一。”

  事关重大,有备无患。

  他们本来准备让越骑校尉伍孚怀刀入宫,但是董卓纵横沙场几十年,伍校尉从未领过兵打过仗,只怕不是董贼的对手。

  明光虽然也不曾见识过沙场征战,但是这些天的表现足以让众人信服,他比伍校尉更合适当那个后手。

  荀晔:……

  不知为何,感觉像是不放心吕布挑大梁所以才让他一起进宫,在天子面前露脸好方便事后论功行赏反倒是其次。

  如果刺杀董卓失败,到时所有人都整整齐齐黄泉路上作伴,哪儿还有什么论功行赏?

  刚还想着这次的风头都留给吕大将军,他再磨蹭磨蹭做做心理准备下次有机会再并肩作战,没想到机会硬追着他不放。

  行吧,现在调整还来得及。

  幸好吕奉先没跟来,要是让吕大老虎听出言下之意是对他不放心,这次的计划估计也要胎死腹中。

  ……

  第二天,贾诩府邸。

  平平无奇的贾校尉看着端坐在对面的荀侍郎,向来从容的脸上隐隐有些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