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24章
作者:辣个糊涂
话说回来,伯安你以往最是在意“侵官之害”这种事情,怎么如今跟以往不太一样了呢?
陆离:……
奉先你是懂得怎么劝人的。
他真的不是闲的没事干在胡乱忧虑,而是历史改变进程在昨日突然退为了90%。
辛辛苦苦好多年,一夜回到曹吕联姻前呢。
当初他将印刷术交给曹操,历史改变进程蹦到了90%,后来一路涨到了距离成功就差一点点的程度,结果现在好吗,又回来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虽然吕布的话说的有些过于直白,却也非常真实。
陆离没有继续跟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较劲,而是来到了司马徽处,找对方算命。
司马徽:……
司马徽摸了摸胡子,只觉得陆离看起来不像是来找自己算命,反而像是来找自己算账的。
可问题是他们之间哪里有什么账可算啊,他为了帮着对方还对庞统用激将法呢。
司马徽:“伯安不是不信这个吗?”
陆离带着几分拧巴的坐了下来,开口却又是坦荡至极的话语:“若先生算出来的结果是得天厌之,我自然是半点不相信的,但人不可死板,若是得天佑之,信也不是不行。”
总之,坏的我不信,好的我可以灵活的选择相信。
司马徽算是看出来了,对方与其说是来找自己要结果,不如说来自己这里找事干。
等待是一件难熬的事情,尤其是不知结果的等待。
可这么多年都是这样的,陆离明明早就应该习惯了不是吗,怎么偏偏表现得如此情绪外露。
司马徽:“伯安可是有什么心事?”
心事自然是有的,可要让陆离这样的人真的将自己的心事吐露给别人听,那真的比杀了他还难。
演戏轻车熟路,演戏中带着几分真心也可以做到,但全是真心的话就太令人难堪了。
陆离不答反问:“先生对如今江夏之事如何看?”
他好似在反问,实际上却也是在回答。
有什么心事吗?
自然是挂心江夏的事情。
司马徽:“伯安想要得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陆离很认真的问:“我想要怎样的结果都行吗?”
司马徽:“为何不可以?”
语罢,司马徽又道:“此事伯安实不该问我,我是局中之人,答案必然有失偏颇。”
他如今就在曹操的地盘,对面还坐着心向曹操的官员,问他对曹操的胜败情况如何看,这种时候得到的回答有几分保真呢。
所以他对陆离问想要什么都可以的回答是可以,一方面是说事情并非全然天定,最后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是一切都有可能的,另一方面也是说自己如今会偏心着回答。
陆离听懂了司马徽的言外之意:“先生不信我吗?”
我难道会是为了一个结果强人所难的人吗?
司马徽看着陆离笑而不语,是的,你是。
陆离:……
好吧,他得承认,他确实是。
荆州,江夏,孙刘,曹操,怎么看怎么有赤壁之战提前上演的既视感。
而赤壁之战到底谁输谁赢,恐怕后世很少有人会不知道。
但是郭嘉在,荀攸在,庞统也在,便是真的赤壁之战,都不该惨败了,更何况实际上压根就不是。
他已经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再做就是画蛇添足了。
可正是因为没事可干,这心才忍不住胡思乱想呢。
他要是没有任务在身上可能还好一点,但他显然不是。
能不能赢,到底能不能赢……
第238章 今当何为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
曹操所率兵卒相较孙刘,十倍说不上,五倍也不到,但两倍以上绝对是有的。
虽然事实已经证明兵书不代表全部,兵力的多寡也无法直接数据化的决定最后战果的成败与否,但从纸面实力来看,曹操是肉眼可见拥有优势的一方。
拥有优势的一方不能取得胜利的话,就不得不好好思考一下这其中的问题了。
这一次的战局曹操这边是肉眼可见的不顺利,很多事情不和顺到了一个好似大家都一起踩了狗屎的地步。
先是攻城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再是好好的旗杆在没有任何外物作用的情况下突然断裂,曹操甚至亲眼看到一只喜鹊几次要往树上落,几次却都没有站住脚,最后直接飞走了。
一只健康的没有任何病状的鸟,一颗坚强粗壮没有任何问题的树,鸟却怎么都落不到树上,这种事情他合吗?
曹操不是那种出门打个仗还要提前算个命的迷信人,但种种不顺确实给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要不是曹操当机立断抓出几个逃兵杀了顶锅,军中可能已经人心惶惶了。
他或许没有特别迷信,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确实是有很多人信这个的。
有些事情要瞒着底下的兵卒,却不会瞒着自己的谋士。
再者说,大家一个个能够成为此次随军的谋士,都不是那不聪明的人,这么明显的不对劲,大家不至于发现不了。
该怎么说呢,有些事情你可以纯粹将其当成巧合,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巧合,发生在这个时候的巧合,就算是真的巧合,那也真的没有办法将其当成巧合。
郭嘉面对这种颇为玄乎的情况,忍不住想到了当初自己与陆离最开始相处的时候,那种好似被刻意安排着不喜欢对方的种种巧合。
是天命吗?
可惜了,在场没有一个是屈服于天命的存在。
更准确点说,你要是天命在我,那自然是死命宣传,不从天命的全都是异端。但你要说天命不在我,那就是刻意诬陷,谎言,全都是谎言,天命什么的绝对都是有心人刻意编纂的。
现在这个样子,不像是什么天命在我的好兆头,大家虽然不准备屈从天命,但也一个个都拿出了应有的警惕。
史书中没少记载战争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气象或者别的特殊因素,从而影响了战局的事情。
比如说他们的光武陛下,昆阳一战就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看史书中的这种事情,或许会怀疑这是不是为了给胜者增加光环,或者给败者加上天命不眷的头衔,便是真的也只是感叹其中的幸运与倒霉。
但是当类似的事情真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还是疑似倒霉的那一方,这感觉瞬间就不一样了。
看曹操的样子,明显没有任何退缩的想法。
这也在意料之内,曹操要是真的就因为这么点异象便退了,那跟刘表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他们也难以信服这般的明公。
曹操:“我欲得荆州,今该当何为?”
不是得到江夏,是得到荆州,江夏自然也包括在内,但也只是包括在内的一部分而已。
曹操在表明自己的绝不退缩,表明孙、刘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之一,展现着自己的锐意进取,作为谋士的众人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人拖后腿。
非要顺风顺水、命运眷顾才能赢的话,还要他们这群人做什么。
尽管曹操一路走过来好似挺顺风顺水的,但这种顺风顺水就跟陆离的幸运儿一样,完全就是人们照着结果看过程,脑补想象出来的。
荀攸:“司空欲得荆州,今必先取江夏,刘玄德与孙仲谋皆非等闲之辈,帐下不乏智士,出奇制胜易弄巧成拙,不若以强击弱。”
虽然都很想要兵不血刃、减少伤亡,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事实情况就是无法达成这样的事情,免不了刀对刀、枪对枪,将战争变成用人命来决定胜败的绝对绞杀场。
在荀攸看来,如今就是这样的时候。
几方都非本土作战,孙权那边有城可守,算是占了地利,天时明显不在他们这边,能用的就只有人了。
尽管攻守之间存在难度差异,但总不可能永远都不打这种难以攻克的攻城战。
大量的牺牲,在战争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全程隐身的词汇,如今便是即将现身的时刻。
虽然从总体实力来看,曹操说是他们两人加起来的十倍也并不夸张,但是此刻在江夏与双方对上的并非是拿出了势力的曹操,这绝对是一场硬仗。
对于荀攸的这一判断,其余人大都是认可的,这交锋了几次,也足够让人清楚彼此的情况了。
不过郭嘉认为这其中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巧劲可以钻的:“孙氏少主统业,多有不服之人,未必不能言语挑拨一二,至于刘玄德……”
“自古几方联合之事难成,盖因心非一处,许调拨言语便是他授意为之。”
我们去言语调拨孙氏那边的情况,然后将这个锅栽到刘备的身上。
未必非要靠着这个来直接动摇战局,甚至他们可能并不会相信,但是能够敌人添堵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曹操点头对此表示认可,并将这个任务安排给了荆州的一位降臣。
他们这边准备以力破之,孙权与刘备双方也都做好了应敌准备。
就好像曹操清楚不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他们也意识到了这场硬仗是非打不可了。
他们不会因为曹操的强大而屈服,而他们本身也没有能够让曹操却步的强大,至少目前是没有的。
他们想要踩着曹操来进步,而曹操显然不愿意当他们的垫脚石。
大家谁都不服谁的话,自然就只能战场上见真章了。
随着江夏这边的攻防撕去束缚,展露出战争最为残忍的本质,陆离这边收到的伤亡情况比起之前简直不要太惹眼。
虽然很清楚这其实属于正常的攻城伤亡,但果然还是很难对这种事情视之寻常。
陆离这边将相应物资安排好往曹操那边送,然后就听说襄阳城内似乎有异样的声音。
对于这所谓的异样其实陆离半点也不感到意外,曹操那边要是势如破竹,自然全都是歌功颂德,但被卡住了,歌功颂德的声音就不免变成异样的了。
在这种时候,后方绝对不能够生乱。
陆离迅速找到了本地的地头蛇们,再加上吕布的力量,将襄阳不该存在的某些东西迅速剪除掉一部分,好好的来了场杀鸡儆猴。
砍完一刀子,陆离也没有忘记给点甜头,你看我杀了他们却没有杀你,我对你好吧。
猴们:啊对对对
上一篇:仓鼠一千四百斤
下一篇:谁告诉你我是NPC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