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我媳妇拿了反派剧本 第63章
作者:白衣若雪
今天他们知青点儿的人都很高兴,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季然,来干杯,哥就是有些舍不得你。”赵传民敬他。
张建辉也笑着道:“季然,没有想到你是我们这里第一个先出去的人,好!虽然舍不得你,但走了好!”
他难得说这么直接的话,季然也跟他碰杯子:“谢谢。”
“姐我也舍不得你!”张海鸥一向直言爽语,再加上她把季然当弟弟看,所以笑着道:“幸好提前给你画了副画,姐跟你说以后看到这幅画就要想起我!”
季然看了一眼徐雁凛,画让徐雁凛带着了。徐雁凛替他点头:“放心吧,大姐。”
陈学打叉道:“那这张幸亏是穿衣服的,要是不穿衣服看他怎么敢挂起来,会被当成耍流氓抓起来的。我听说文工团可是女孩子居多。”他大义凛然的说:“季然,你到了女孩子堆里可要注意影响啊!”
春燕姐说:“我觉得季然会受到女孩喜欢的,上次他往台上一站,我们村的姑娘都看他。”
徐雁凛深刻的觉到了危机,他之前只挂念季然去了那里不适应,都忘了这一茬了。
其他女孩也深有同感,吕荷说:“再加上季然还会做女红,织毛衣、缝衣服,没有女孩不喜欢的。”
张建辉浓眉一扬:“季然没准还是我们中间结婚最早的一个呢。”
陈学把杯子往桌上一放:“靠!这酒当喜酒喝吧!季然你今天别想跑!”
徐雁凛:“……”
“来,喝,大家都干了,今晚不醉不归!”
季然坐着看他们,有一种奇怪的体验,书上说知青岁月里交到的朋友有深刻的友谊,跟战友情同样珍贵。可能就是说的这个吧。
晚上他们很晚才回去,徐雁凛跟季然送他们走后,才回屋,上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再嘱咐嘱咐。
徐雁凛一本正经的咳了声:“去了文工团,要跟女孩子保持距离,那什么芭蕾舞啊,军民鱼水情舞蹈啊,都要保持距离。”
季然看他一眼,知道他想什么,跟他轻声说:“放心,我不会跳舞。”
徐雁凛又道:“私底下也保持距离,要好好练琴。”
是谁昨天还说让他跟朋友多出去玩的?
季然直接给他吃颗定心丸:“我都不会的,她们也不会喜欢我的,就算喜欢,你也别担心,我又不行。”
徐雁凛本来还有一肚子醋的,这会儿倒不出来了,他把季然扑被窝里:“我再检查下,怎么能不行呢?”
分离前的晚上总是难舍难分的,徐雁凛也知道路途遥远,所以他控制着自己就要了一次,剩下就牢牢抱着他。他不担心季然在文工团有什么,他就是不舍得他,这才刚在一起没几个月就要面临长久的分别了。
他总觉的他跟季然聚少离多,这种感觉不知道怎么生出来的。
送季然离开,看他坐上绿色的车,越走越远,徐雁凛心跟被拉扯开一样,他轻轻的在心里啧了声:“徐雁凛,别这么没出息,你到部队后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升官,调回总部,这样就能见着他了。”
半月后徐雁凛、赵传民他们也踏上了南去当兵的列车。
第一封信是一个月后到季然手里的。
季然终于有一封开头是他的名字的信了。
徐雁凛信写的很多,跟给常老师写的一样多,三页纸。
刚问他的话就写了大半页。
先问了他母亲有没有为难他,在文工团生活怎么样,能否适应,有没有欺负他的?他住的宿舍有几个人,人都好吗?打水吃饭有没有同伴一块儿?
女孩子漂亮吗?最近有没有排练什么舞蹈?
……
这大半页之后才写了他在兵营的生活,写的也很详细,每天天不亮起床,晚上披着星星睡觉,隔三岔五半夜一次突袭,负重越野跑,生活多姿多彩。
徐雁凛在信里洋洋洒洒,让季然不用担心,他非常厉害,说这些都是小菜一碟,他当年翻山越岭的运动量比这大多了。
让季然等着,不出半年,他就能给季然挣一个功勋杯。
三页纸都写满了,最后落款的时候还画了两条小鱼,中间团成一个心形。季然看着这两条小鱼笑了下。
季然给他回信,说他在文工团很好,他妈妈没有为难他;
文工团里有很多人,他现在也没有认全;
也没有人欺负他,他跟他宿舍的其他7个人在乐理队,他们分别学不同的乐器,没有纷争;
然后乐理队暂时不需要排练舞蹈,女孩子都还可以,他的舍友说有一个很漂亮,但他忘记名字了。
吃饭有同伴,舍友中有一个人是拉大提琴的,跟他一块儿练琴,所以有时候会一块儿吃饭;
然后他不需要功勋杯,让徐雁凛不要太累,多睡觉。
写完后发现还不足一页信纸,但他确实又把所有问题都回答了,于是季然想了下,也在落款的地方画上了两条鱼。他的画工依旧一言难尽,所以画了好长时间才能看得过去。
但就这封信徐雁凛收到后,还是又气又乐。
气季然问什么回答什么,都不待多说一句话的。乐他哪怕这么少的话里,还记得让自己不要太累,多睡觉。
这太难得了是吧?
他知道季然是一个缺乏感情表达的小孩的,他能把所有的感情都给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徐雁凛看着桌上两人那仅有的一张4寸黑白合影照片笑了下,这还是老常结婚他们两个伴郎蹭来的结婚照,照片上的季然都没有笑,是一张小面瘫脸,所以罢了,感情匮乏,他来教。
徐雁凛仔仔细细把季然那短短的信看了三遍后才看他母亲给他的信,跟季然相反,他母亲的信整三页纸,从他不进文工团反而推荐了别人进去,到也不跟她说一声,就瞒着她去当兵,然后再到他当兵的生活,苦不苦,累不累?
就跟他嘱托季然的信一样。
徐雁凛笑了下,他母亲以前真的不是这么唠叨的人,她是真的担心自己。
徐雁凛知道他母亲的焦虑,这不怪她,她的大儿子已经牺牲了,所以自己这个仅剩下来的儿子,就想让他平安的在她身边长大。哪怕是进文工团这种他不喜欢的地方。
徐雁凛仔细把信看完了了,先跟她回信道。
妈,你放心,儿子会照顾好自己的,我给你推荐的季然他是我最好的兄弟,我把他当亲弟弟,比我的生命都重要,他在我就在,让他替我在你身边,你就把他当成我,他就是你的儿子。
徐雁凛心里想,季然就是她儿媳妇啊,也是她半个儿子啊。以后她就知道了。
徐雁凛也想孝顺点儿,多给他母亲写点儿,奈何全都回答完她的问题后,发现就一页。
徐雁凛轻啧了声,说自己:“真是不孝啊。娶了媳妇忘了娘啊。 ”
尽管这么说,徐雁凛还是立刻把他母亲周团长抛在了脑后,在他战友都睡着的时候,他点着一支蜡烛,开始郑重的铺开信纸给季然回信。
季然同志,你知道寄一封信要多久吗?一个月啊,你不能多写两页吗?
季然同志,你知道一张纸多贵吗?你就写这几个字?!
要是实在没有话跟我说,不会写想不想我?吃的什么?每天想不想我?每天吃什么?
想不想哥哥?
每天练习的什么曲子?有什么感悟,你周团长有没有刁难你,给你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都可以跟我告状,我去说你周团长。
……
最后,就照着我给你写的这种样子,详细的给我拆开了写,回信要是不满两页纸你给我等着。
徐雁凛在落款的地方画上两条小鱼,中间的心画的特别标准。
他不能在信里写爱他,只能这么表达了。
徐雁凛把信纸迭好,平躺在床上,有一会儿没有睡着,信周周转转还要半个月才能到季然手里啊。
季然在文工团的日子过的也很快,没有人刁难他,他的工作也要比在农田里干活时轻松多了,环境好。每天的工作就是练琴,作为一个乐团里的一员,他只要练习的标准就不会出岔子,他也喜欢整齐有序的乐章。所以比他干农活好多了,农活只能拿5分,这里他觉得自己能拿十分。
徐雁凛的母亲周团长站在台下看着季然,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就算气徐雁凛也过去了,更何况她真的挑不出季然的毛病来。
徐雁凛是她亲生的,可她都得承认季然比她儿子优秀,在文工团这一行上比他优秀。
相貌出众到让她见到第一眼时还以为来了台柱子。那时惊喜的心情她还记得,因为下一刻得知他是自己儿子换来的,那时的心情从惊喜到惊怒,她大概不会忘记了。
那时带着惊怒的心情,她刁难过季然,让他比旁的人多考了好几只曲子,包括最新谱出来的曲子,副团长听她考这首曲子还诧异,因为这首曲子他们这些新来的学员只练习了一天。
还处在听的阶段。
但那个季然却用他的小提琴演奏出来了,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平淡到了极点,仿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周团长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哪怕她知道季然没有任何错误,只不过因为脸色没有笑容,没有殷切,她就想给他定个罪,谁让他顶了她儿子的位置呢?
季然也在没有人的时候把信给她了,除了多看自己一眼外,也没有任何特别的表情,跟信里她儿子殷切的话语截然相反。
周团长都想说季然是白眼狼。
所以这些日子,周团长就都在观察他。季然的家庭成分她儿子徐雁凛在信里殷切的叮嘱她,让她多担待,恐她拿着做什么文章,周团长都快被他气死了。
季然的家庭成分太不好了,也是,如果好,他也不至于哄着徐雁凛把名额给他。
周团长当时以为季然会是很会来事的小孩,哪知两个月了,季然除了给她递信的那天叫了她一声后,后面再也没有找过她,好家伙,比她还会避嫌。
周团长看着台上侧面面无表情拉琴的季然说不上心里什么滋味。
副团长站在她旁边,跟她说:“团长,新来的这50个人里,女孩子有35人,男孩15人,女孩里有7个苗子都很不错,舞蹈很好,都有功底,现在领舞的叫周晓,她长的也漂亮,您看呢?”
周团长把目光移到舞台中央领舞的女孩身上,他们来部队已经两个月了,都换上了绿色军装,束腰一扎,英姿飒爽,确实挺不错的。
她点了下头:“不错,这一批女孩子艺术素质都不错。”
她把视线又看向了侧面配乐的人。
副团长顺着她的视线也看向了季然,也笑了下,理解团长为什么这么关注季然,他太突出了。不管是长相还是琴艺。
能把小提琴弹奏的这么熟练,这在男孩中是不常见的,秦副团长家的公子也就这个水平了。
所以何副团长跟她笑道:“男孩子里面季然跟秦晔不错,正好他们两人还一个是小提琴,一个是大提琴,配合的非常不错。团长您看中的人真不错。”
周团长微微一顿 ,不是她看中的,是她儿子看中的,但米已成粥,周团长也只能将错就错。
她缓缓点了下头,其实不用小何说她也看的出来,秦晔从小就学大提琴,他父亲就是文工团的副团长,儿子优秀是肯定的。
但那个季然比他还要优秀。
哪怕她心里还在怪季然,也不得不承认她儿子徐雁凛给她找来的人不错。就如他信里写的那样,季然绝对不会给他丢人的。
周团长深吸口气道:“让他们两个多练习,十一国庆节,要演奏《梁祝》,他们两个为主。”
《梁祝》这首曲子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后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于是之后的每一年,这首曲子都是保留曲目。
何副团长笑道:“好来,我这就去安排,让他们两个加练,这是他们两个的荣幸。”
秦晔听完后跟她道谢:“我会努力的。我跟季然会加油的!”
季然提着小提琴没说话,把视线看向了后门处,那里已经没有周团长了。
小何看他往那边看,跟他笑道:“加油,周团长非常长看好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