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北考科举 我在清北考科举 第29章

作者:不就山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终于在一天扎完篱笆后,他脸红脖子燥的找着个后生,问多余的粪土能不能匀他一点,那年轻后生满脸惊讶,说别人早就领过一份走了,他没去要吗。

  马老三大怒,这群刁滑的貉子!!

  ……

  邻居最近纳了闷,这陈鳏夫每天都稀奇古怪在搞些什么,非要将长高大的苗断了一节,路过他家地里还一股味,有回半夜起夜,还听到他家小娃解了裤带,就把尿往秧子上撒!

  这是吃的东西,怎么能往上整那秽物!

  想着明天告诉他家大人,没想到陈鳏夫听了只笑着摆摆手,叫他们也多往田里尿尿,邻居转头狂骂这鳏夫看着愣头呆脑,没想到一肚子坏水,揣着气闷回家去了。

  ……

  丘泉郡南下潮正如火如荼,家里有余粮的跑了,没余粮的也跑了。

  只剩一群的舍不得土生土长故地的人,或是穷得难以奔波,出了郡就要死在荒山野岭的,还在丘泉郡这小地方打转蹉跎,犹豫着到底是出去搏一搏,还是不折腾,草草魂归故里罢了。

  他们就是在这时听到招工的消息,天爷啊,丘泉郡有多久没人招过工了,不仅有工钱还管饭,这是怎样的美差!

  官家小吏在田间地头呼喊,他们立即呼邻携友,赶往招工的地方。前后有十几里路,已经乌央乌央聚了不少人,看衣着打扮,都是一样冬日里没生计,跑来混口饭吃的。

  正是午时,有群官兵大半的人提了一篮子蒸饼,还有桶粟粥来,还在排队等着画契的人眼睛都绿了,离得近的涎水流了三尺,忍不住要扑过去抢食,不过官兵哪里是吃素的,刀都不用出鞘,只一挡一推,就让人摔了个狗啃泥!

  “签完招工契书的才能来领饼吃,一人一只蒸饼一碗粥,吃完就去干活,晚上还有的吃,干的好了郡守给加餐!”

  这喷香热腾的饼子都在眼前了,哪有人多说一个字,连画契的速度都快了不少,眼睛直直盯着放食的官爷,生怕轮到自己就没吃的了。

  后来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连隔壁郡县的都知道丘泉郡有处地方在大量招工,每天还有热腾腾的饭食吃,忍不住要来聘一聘,只可惜他们不要外来户籍的,只要丘泉郡人士,想蹭口饭吃的也只能无功而返。

  ……

  遥光坐在新建好的土高炉前,这几日他眼见瘦长的熔炉被造出来,外壁被粘土抹得光溜,巨大的圆筒形状矗立在平阔的原野上。

  不远处是先一步搭好的炭窑,远看像口锅倒扣在地上,他坐在这处都能感受到里头的惊人热度,顶上还能喷出滚滚浓烟,真像只怪物一样。侧面开了个口子,立着只大木箱子,四个人拖拽,正送逆抽,他听了一耳朵,据说是送风用的,不过往窑子里送风干什么,不怕把里头的火星给吹灭了?

  遥光搞不懂,路过时只多打量几眼,好奇里面到底能出个什么明堂。

  到了第八天,沈清和也到了场,已经闷窑了两日,终于到了开窑的时候,成败在此一举!几个常在窑边做工的汉子打着赤膊,合力将窑侧的小门给打开了,里头黑漆漆静悄悄的,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翘首以盼。

  说实话,他们也不知道东家究竟在做个啥子,只要给口饭吃,每天就听话的埋头砍树搭炉子。但这大锅子里到底能出来个什么玩意儿,他们是一概不知的。

  炭窑是游洛主管,娃娃脸少年面色严肃,他将棉布缝制的手套戴好,率先躬身进了窑内,出来时手里的拎着几条漆黑的东西。

  众人定睛一看。

  是,是炭啊!

  把木头砍下来,再放‘大锅子’里一燎,就成了炭了?!

  那为什么他们把木头放灶膛里烧火,就只剩下一把灰呢?

  像制炭这样的手艺,多是一代传一代,家族合力经营,不为外人所知的,没想到郡守大人将他们招来,又是砍树又是砌砖,竟是要烧炭!

  游洛将烧制好的炭递到沈清和面前,两人围着这黑条条讨论。

  游洛:“老师你看,色泽发亮,敲击声音清脆不易碎,品相不错。”

  沈清和点头:“丘泉郡里青冈木茂密,这种木头烧出来的就叫青冈炭,等下把其余的炭出窑后,用炭灰覆盖,便能生成一层白灰,白炭是稀罕物,卖价能更高。”

  游洛听了点头,随身拿出张纸,用炭笔记录后,笔下不停,“第一次没经验,堵口不及时,让不少空气进去了,炭窑内应该有一部分次品。此外烧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些,延长至十日,书上说最优的炭条敲击时应该是响亮的刚音,能更耐烧。”

  沈清和满意点头,微笑道:“多烧几窑,这几次实践活动够你写一篇实践报告……甚至是论文了,届时放在咱们清北头刊上,还压你师兄们一头呢。”

  游洛听了热血沸腾,气宇昂昂去地盯着开窑了。

  沈清和盯着一车一车炭条被卸出,心里噼里啪啦敲起算盘,系统听说要卖炭,不解道:“宿主不是要用木炭炼铁吗?这里平均气温都到零下了,留下过冬也是好的,怎么就要卖了?”

  “一斤青冈白炭,价格贵比十倍的普通黑炭,更别说烧了冒黑烟的石炭。”

  沈清和说到此处还甚是遗憾,按照地理位置,北方更容易有矿产资源,铁矿被无意发现了,这煤矿他大致形容了形态,派十几个的察事小吏遍寻无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石炭精制成焦炭后烧出的温度更高,炼的铁杂质也更少。无奈之下,他只能烧制木炭,再去其他郡县走商,换些煤炭来。幸而这青冈白炭是尖货,能用的都是家底丰厚的士族,折价去换石炭,应该收获颇丰。

  “……这边就交给乐胥生带货行贾,顺便将朗新月也带出去见见世面,其中门道也足够写篇心得报告了。”

  沈清和说完,满意的点点头。每个学生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定让所有人都在清北收获知行合一的充实体悟!

  可怜的学生们。

  系统默默点了根电子蜡烛。

  监完工,沈清和是脚不沾地坐着牛车赶回府廷,这几天的分类工作法小有成效,他特意选了几个有点文化,人还机灵的小吏,交他们简易的excel表格,数据分析什么的就不强求了,能把乱七八糟的庶务整理成清楚明白的可视化图表,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这里的土地不适合耕种,但不适合不代表不种了,五谷之首的粟米,抗寒的小麦,这些保障民众基本生理需求的作物还是需要规模种植。在此之外,铁器,纺织,造纸印刷……这些稀缺的工业产物,不仅能快速打开商路,还是让丘泉郡有机会独步天下的根蒂,必须尽快拟一个章程,叫一切能落到实处。

  沈清和长叹口气,任重而道远!

  一切慢慢来吧。

  刚回迈进府衙,几个等待多时的老头子立即起身,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就是怒斥:

  “好你个沈清和,虽然你年纪小,但我等都敬你是个郡守,没想到竟然如此妄自尊大把持包办,你难道我们都死了不成?!”

第32章

  被劈头盖脸一顿骂, 沈清和也不是泥捏的,他上下打量这老叟,白须垂到了胸口, 脸上遍布斑点,不是府廷内的属官, 而是从京都退下的徐老,当年也是御史台的一代人物。

  他听说过这位铜筋铁骨的名声, 看似颤颤巍巍拄着拐杖,骂人时中气十足, 他已经领教过了。

  扫过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数人, 他明白了, 这是去搬救兵了啊。

  沈清和还是很尊老爱幼的, 他施施然在案前坐下, “徐老先生, 年纪这么大就该在家中休养, 谁撺掇你跑到这里吹胡子瞪眼的?我替您做主, 一定好好罚他!”

  “你哪里来的脸皮说这些!”徐翁将拐杖杵在地上,敲得邦邦响, “我是年纪大,可是眼不花耳不聋, 知道你的乖戾行径!你在郡内大肆收拢奴客僮仆, 我看你是要将偌大丘泉郡变成你的私庄,一定要府廷成了你的一言堂, 才能甘心吗!”

  他气得胡须颤抖, 像是下一刻便要背过气去。

  后面追随之人都一副义愤填膺之态,怒视着闲散落座的年轻郡守。

  沈清和笑了,“我只是到老先生耆年硕德, 在郡中是鼎鼎有名的德高望重,受人敬仰,我看不然。”

  徐翁怒目而视:“你说什么?”

  背后有人愤慨道:“徐老可是得自京都受命,告老还乡,荣归故里,怎容你这小辈大放厥词!”

  徐老摆出了昔日朝中上谏的架势:“他们是动不得你,但我可以,回去后我便上书请命,褫了你郡守位置!”

  图穷匕见了。

  沈清和慢悠悠道:“大雍实行占田荫客制,官吏以官品高卑贵贱占田,一品占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第九品占十顷。此外还可荫庇亲属,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不同户数的佃客。”

  徐翁眉头一皱:“自然知道,你说这些干什么?”

  “有功名官身便可免除赋税,有的人便可趁此将自耕农变为自己的佃农,不仅不用种地,还能美滋滋的收地租,您对此怎么看呢?”沈清和又道。

  徐翁面色古怪,“虽有不妥,但在律法之内。”

  有人的冷汗下来,劝道:“徐老,这人惯爱巧言令色,您不要被他诓骗了去……”

  “真是好冤枉。”沈清和从案上翻找,提出了本账册,一字一句念道:“田大人,共收献田三千两百亩,佃农两百八十余户。”

  少年郡守又瞥了眼徐翁身后的人,悠然翻过一页,“褚大人,霍,收献田五千八百亩,佃农四百六十余户。”

  “张大人……”

  几人听了冷汗直流,沈清和什么时候将他们的底裤都查了个底朝天!

  徐翁眉端一拧,看向身后诸人:“竟有此事?”

  众人支支吾吾,终于破罐破摔,指着沈清和道:“你又有多光彩,就这么些日,你就招了不下百人,就连…就连我们的佃农也荒废了土地,去了你那里,被迫签了卖身契!就算你想和我们打对堂鼓,也不能如此鱼肉乡民,残民以逞吧!”

  他们立住了脚跟,即刻便对沈清和的所作所为大肆批驳,力求将徐老拉回同一战线。

  沈清和只在椅子上一靠,笑盈盈道:“谁和你们说,我逼着人签契,将郡中百姓都招做奴仆了。”

  “难道不是?”

  “在我手下做事,顿顿有蒸饼有粥食,另结工钱,这条件想来是丘泉郡数一数二的吧,郡民到我手下做工有什么问题?”

  “诸位囊中羞涩又吝啬抠门,就别眼红我有万贯家私,请得起人,还检举到徐老面前,却对自己的阴私行径遮遮掩掩,这等严已律人宽以待己,实在不配为郡官!”

  少年郡守每说一个字,他们的脸色便白一分。

  沈清和竟自掏腰包,用私蓄好吃好喝养着这些郡民?!

  不怪他们从没想过这个可能,而是古往今来,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图什么啊!

  官民隔别,士庶隔别,已经在大雍上下蔚然成风,所求抱负不同,沈清和自然不会和他们掰扯这些。

  “不过有一点还真说对了,我确实不欲与你们再多纠缠,也烦了你们在府廷中指手画脚,丘泉郡成了我的一言堂又如何?”

  在京都被门阀压着,人家百年大族,他确实也没办法,没道理在这鸟不拉屎的丘泉郡,还要受这鸟气!

  众官被他的狂言一骇。

  “田琦,褚庆生,梁参商……”沈清和一连报了数个名字,都是今日在徐翁身后的拉大旗作虎皮,聚众来声讨的官员。

  “既然你们不愿听从我这个小小郡守的,那就辞官赋闲去。”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他们早已听说这郡守是遭京都厌弃,才贬来的丘泉郡,虽说郡守有辟除权,但丘泉郡官员显少调动,左右关系紧密,他怎敢一下动这么多元老!

  竖子尔敢!

  这回徐翁也不赞成,他上下端量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虽是伶牙俐齿颇有能耐,但为人处世也太不圆融,就算是他人有错在先,如此意气用事,怎能在官道上走得长远?

  他捋了捋白胡,语重心长道:“这些都是你的同僚,都曾是乡里定品出的人才,你这样不是叫所有人都难看吗?”

  沈清和一巴掌拍在桌上,面上笑道:“老先生,时代变了,现在是科举制而不是察举制,难道您要做迂腐遗老?”

  徐翁脸色变了,“你这是存心和丘泉郡旧臣作对?”

  “非也非也,我只和败法乱纪的人作对。听说您的女婿也在府廷里任职,献田一事他似乎也有参与……这么说您是要庇护这些知法犯法之徒?”

  徐老面色变了几变,不说话了,只是定定站着,没有退让的意思。

  沈清和叹了口气,“我在京中也听过徐老清名,没想到告老还乡后竟改头换面,临到头来晚节不保,声名扫地,我是拦也拦不住。”

  年轻郡守走到桌案后,柜上用红布盖着块凹凸有致的长条形物体,伸手一揭,布下正是把剑鞘乌金的长剑。

  沈清和慢条斯理的将剑抽出,寒光一闪,落在了徐老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