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小娇夫的首辅大人 第115章

作者:阿杜行 标签: 生子 天作之合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想来应当是自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这小院中竟然能放得下这么多人吧。

  叶胥默默的看着院中满满当当的人,看起来很是拥挤,着实有些不妥。

  叶胥默默的在心中叹息:是时候把买宅子提上日程了。

  叶胥和几位许久不见的友人开始闲聊,屋内,陶青、莘欣然还有雅韵郡主在一起唠家常。

  院中,一群小孩子凑在一起说说闹闹。说是小孩子凑在一起,其实是叶岁锦哥俩和卢栖家的小姑娘在一起,荀文林家的两位小公子和卢栖家的小公子凑在一起。

  许是孩子大了,自然就疏离起来,不像两三岁稚童那般亲近。

  再说屋内这边,倒是陶青和雅韵郡主不太熟,今日是二人的初次见面,在莘欣然的介绍下,陶青也明白了他面前是谁。

  陶青之前是知道卢栖的,毕竟他们在京城时,叶父叶姆都是通过卢父带书信和家乡的特产。

  但陶青对卢栖这人不太熟,今日卢栖竟然能在他们回京的第二日便来拜访,说明卢栖和叶胥的关系是不错的。

  有莘欣然这个中间人在其中,陶青和雅韵郡主很快便熟络了起来。

  虽然陶青和雅韵郡主是第一次见面,但久居京城的莘欣然与雅韵郡主可是相熟的很。

第160章 至于为何莘欣然和雅韵……

  至于为何莘欣然和雅韵郡主这般相熟, 这其中卢栖的功劳是少不了的。

  之前叶胥远去楚庭为官,不在京城,在这最繁荣也是最陌生的地方, 卢栖相熟之人就只剩荀文林一人,陌生的地方,遇到相熟之人,有意无意的总会报团取暖, 所以卢栖有事没事的便邀请荀文林小聚一番。

  等后来卢栖与雅韵郡主结婚后, 因着卢栖和荀文林来往不少, 莘欣然自然与雅韵郡主走的近了,时间久了便熟悉了起来。

  因着莘欣然性格大方,不拘小节,雅韵郡主是大家贵族自小便培养起来的,气度与格局自然是旁人不能相比的,因这二人很快的便熟络了起来。

  当然, 现在的场子也冷不起来, 毕竟有莘欣然这个会能将场子热起来的人在其中,一番交谈下来,陶青也同雅韵郡主熟悉了起来。

  因为二人发现彼此性情相投, 一番交流下来, 三人很快便敲定之后要一起出去游玩。

  令陶青没有想到的是, 雅韵郡主为人这般亲和是陶青没有想到的, 毕竟雅韵郡主从小接触的便是王公贵族, 陶青还以为雅韵郡主会看不上他们这些从小地方上来的人。

  这边三人相谈的很是尽兴,那边,叶胥、卢栖他们刚见面,几人面上均是好一番感慨, 之前他们以为叶胥去地方做官,顶多是三年便能回京。

  没成想,这一去,便去了这么久,久到再过几年,小一辈都要说亲了。

  当然,当时茅荣郅送叶胥出京时,也是这般想的,毕竟依照茅荣轩对茅荣郅的了解,叶胥肯定不会在外地待上太久。

  虽说对于人才,自然是要历练一番,可去楚庭做官,自然也算得上是一番历练。

  如此这般,茅荣轩才对叶胥外放做官这般放心,毕竟,他大不了再忙碌个小三年,之后有人顶替了他的位置,他自然能放心的做自己的潇洒王爷。

  当时,茅荣轩也是寻常人的心态,毕竟,与做地方官相比,大多数官员还是愿意做京官。

  京城的繁华,是地方所不能相比的,在天子脚下,什么事情都方便一些。

  若是有幸入了大人物的眼,那升官岂不是小事一桩,如此这般,寻常人都乐意在京城为官。

  哪怕是一个小官,说不定哪日自己走了什么好运,就升了职呢。

  那些拿着俸禄不做事的官员,都是这般想的,虽然在茅荣轩心中,叶胥不是这般肤浅之人。

  从叶胥的文章中,他们也能感受到叶胥的雄心壮志,在京城办事相对比较容易一些,这般想着,谁人都不会想到叶胥竟然能在地方干了将近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现如今,在朝为官之人,若是真的有一天入了皇上的法眼,哪个不是紧紧的抱住大腿,恨不得一天十个时辰在皇帝的眼下晃悠,生怕皇上忘记了自己。

  可叶胥偏偏是个怪胎,未及弱冠便高中状元,还入了皇上的眼,任何人看了都得说一句,叶胥的官途坦荡。

  毕竟能依靠自己的才学在皇上心中留下印象,与溜须拍马让皇上记忆深刻大有不同。

  溜须拍马在皇上面前留下个印象,随时都可能被更加巧言令色之人所替代。

  可有才学之人,就那几个,并非是能简简单单的就能被替代的。

  可谁能想到未来官途坦荡的叶胥,竟然喜欢到地方做官,不仅喜欢做地方官,还特地去一些偏僻的地方为官。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两雪花银。

  就算是在百姓眼中,清廉的官员,都能收到十万两的白银。

  可依照昨日茅荣轩收到的消息,叶胥在外地做官这几年,不仅不收富商的钱财,还因为置办书院,往里面搭了不少银子。

  茅荣轩实在是搞不懂叶胥想做什么,看着叶胥同之前毫无变化的气度和面容。

  茅荣轩不禁调侃道:“叶兄,若是皇兄此次不亲自下旨让你回京,叶兄是否不准备回京。”

  茅荣轩胡乱猜测,想着,依照叶胥对外地做官的热爱,若是这次皇兄下旨让他回京,叶胥此时可能又不知找到了什么地方做官。

  同之前一样,回京述职之前,便已经向吏部自荐去鸟不拉屎的地方为官,恰巧这些地方的官职大多数人不愿做,每次官员的升迁都是吏部最为头疼的事情。

  见竟然有人揽下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以往办事极慢的官员,对于叶胥的升迁处理的非常迅速。

  叶胥每次都先斩后奏,吏部官员身为官场的老油条,自然知晓皇帝对叶胥的看重,可皇帝不问叶胥的升迁,他们也只好装聋作哑。

  叶胥凭借这样,先后在楚庭和营州做了几年。

  茅荣轩见叶胥此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楚庭蘑菇的名头打出去,营州大米的名声打出去,时间久了,百姓的生活自然好了起来。

  茅荣郅自然也看到了叶胥的政绩,认为叶胥既然有这般好的想法,若是回到京城做官,岂不是有利于天下的百姓。

  如此这般,茅荣郅事先给吏部官员打了招呼,下旨:无论叶胥此次去如何偏僻的地方,他们都不能批准。

  对于叶胥的升迁,茅荣郅心中自然有所打算。

  吏部官员收到皇上的旨意时,还是一脸懵,他们今年已经等了许久,就等着那般荒凉之地让叶大人去拯救呢,可叶大人不提,依照他的政绩,他们自然是不能再次将一些荒凉之地让叶胥去做。

  茅荣轩不知晓其中的弯弯绕绕,以为叶胥之前乐衷于在外地做官,此次定当也是如此,这才有了这样的猜测。

  可这次,茅荣轩与叶胥的打算差了十万八千里。

  叶胥之前觉得自己年轻,孩子还小,自己还能闯一闯,若是做出了成就,也能造福一方。

  可现在就算他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和父姆着想一番。

  再等几年,小家伙们可能就要说亲,若是在偏远地区成了亲,都时候他想见小家伙一面都难,叶胥自然舍不得。

  现在叶父和叶姆的年纪也不算小了,叶胥自然不能任性的让叶父和叶姆三年一次陪着自己到处跑。

  就算是自己能受得了,叶父和叶姆的身体能不能吃的消,还是个问题。

  严格意义上来说,叶父和叶姆的年纪不算很大,知天命的年纪在京城世家中,似乎很是常见,但叶父和叶姆的前半生一直在为生计奔波。

  不是在老家侍弄庄稼,就是在跑商。

  现在他们的年纪上来了,身体上的小毛病一堆。

  现在回到京城,叶父和叶姆也能养养身体,京城中的大夫总归是要比偏远地区的医士要好上一些。

  等小家伙们真的到了议亲的时候,无论多久,也算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在自己的羽翼下,小家伙们能少受不少委屈。

  林林总总这些原因下来,叶胥根本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地方官,就算是他能继续,家里人的年纪和身体也不能让他继续放任下去了。

  这般想着,叶胥便带着一家老小又回到了京城。

  叶胥端起茶水饮了一口,慢条斯理的回道:“王爷这次可算是猜错了,这次若是皇上没有亲自下旨让下官回京,吏部调我回京城,也是要回来的。”

  毕竟他的政绩这般明显,地方根本没有这般大的官职让他继续,除了回京为官,吏部别无选择。

  知晓内情的茅荣轩对叶胥的话很是狐疑,他同荀文林和卢栖不同,对于叶胥为何会在地方做了这么久的官,他可是知晓的一清二楚。

  若不是他自作主张的将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先选了去,依照叶胥的政绩,怎的也该到富裕的地方为官。

  想到这,茅荣轩心中很是不平,若是皇兄一个旨意下去,叶胥又怎会在地方做了这么多年,他又怎会任劳任怨的干了三年。

  叶胥走的第一年,茅荣轩就格外的想念叶胥。

  不为别的,因为叶胥走之后,茅荣郅又顺手重用了茅荣轩。

  再次过上了昼伏夜出的生活,每当茅荣轩觉得自己累成狗时,就会想起远在天涯的叶胥。

  在茅荣轩闲暇时期,他从未想起任何一人。只有在忙得不可开交之时,茅荣轩才会想起自己那短暂快乐的几个月。

  那时坐在房顶的茅荣轩就在想,若是叶胥此时还在京城,他的日子是不是不会过得这么惨。

  这样想着,茅荣轩看着头顶的明月,开始怀念起了叶胥之前在京城的日子,那是他为数不多有独属于自己时间的日子,也是他活了这么久,最自在的几个月。

  也是他自出宫建府以来,最为快乐的一段时间。

  许是叶胥走了之后,茅荣郅将之前在叶胥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茅荣轩的时间再次被压榨,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茅荣轩对他哥的压榨很是不满,他觉得皇兄压根没把他当人看,简直是把他当牛使。

  忍无可忍的茅荣轩觉得自己应当要反抗,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走在母后的前面。

  茅荣轩想到的最为可怕的就是远离他哥,让他哥体会到失去他这个亲爱的弟弟的滋味。

  于是刚及冠的茅荣轩很是叛逆的跑到了边疆,美其名曰守卫疆土。

  茅荣轩信誓旦旦的表示,边疆有他这个皇室子弟在,能更加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茅荣郅对此嗤之以鼻,对于边疆的将士们来说,能鼓舞士气的难道不是有邹将军这个战神在。

  有邹将军在,军魂便不会散,士兵们能尽心尽力的守卫疆土。

  茅荣郅不知晓在世人眼中一个潇洒王爷去了有什么用。

  是的,在世人眼中,茅荣郅就是一个闲散王爷,毕竟哪有王爷整天不上朝,一直待在王府不出门的。

  因着茅荣轩办事都是在暗地里做的,所以茅荣郅为了更方便的让茅荣轩完成任务,便下旨让茅荣轩想来上朝就来,不想上就算了。

  可谁人知晓,应当在王府中享乐的茅荣轩不是去江南查贪污案,就是去金陵治水灾。

  茅荣郅见大殿之上,茅荣轩这般决绝,似乎这一趟边疆是非去不可了,茅荣郅破天荒的让他这个唯一的弟弟去了边疆。

  于是在京城百姓的眼中,茅荣轩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当今天子是亲兄长,还免了他整日上早朝。

  好好的在王府享福不就好了,还闹着要去边疆。

  边疆是什么地方,鸟来了不都想拉屎的地方,整日漫天黄沙吹的人睁不开眼睛。

第161章 对于八卦,人们总是热……

  对于八卦, 人们总是热衷于讨论,尤其是像皇室的八卦,作为这个朝代最尊贵之人, 他们的八卦最是值得百姓们津津乐道。

  知晓茅荣轩即将要去边疆消息的百姓们甚至怀疑是不是茅荣轩脑袋进了水,才放着京城的繁华不享受,非要想不开去边疆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