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摆摊开店日常 古代种田摆摊开店日常 第57章

作者:天野梁人 标签: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穿越重生

  江盼把店铺分成几部分,最里面靠近院子的墙面开了个大窗口,连着院子做个厨房,用作店铺后厨;墙上的大窗口外面修饰好,安置一块儿木板,用作出餐口。

  进门左手边的墙面连着出餐口做成选菜区,主营生意做串串,麻辣烫和冷串混着来,天冷就多准备热的,天热就多准备冷串,选菜区必不可少。

  中间空着的位置放几张桌椅,有四人位,双人位,靠墙打一排木板,是单人位。

  门面进后院的门在右侧,出去就是上楼顶的楼梯,楼顶也运用起来,楼顶周围用竹子做了护栏,再固定几把遮挡伞,伞下面放桌椅。

  进门右手边做收银台,连着收银台做自助小料区,旁边做个饮料酒水区,以后可以卖饮品,目前只有酸梅汤和果酒。

  大门左侧有个外开窗户,把窗台延伸,上面摆上做的泡菜,辣椒酱之类,做个引流。

  大门右侧位置不多,就把小车吃搁哪,搞试吃和营销用。

  江盼还专门定制了餐具,客用碗碟全部做成双耳深底汤碗,分大中小,可多人或单人使用;碗是白色粗陶,但外面加了几串摸样生动的串串图案,边上刻字“江记串串”,倒是别有一番特色。

  选菜区装菜的用浅底圆盆,串串图案和“江记串串”字样在盆地,看起来好看又新颖。

  方向敲定,开始分工。

  江盼找了店铺装修的工人,林进宝负责监工,时远归带着孙万军做桌椅,江盼负责把控细节。

  店铺不大,需要改动的地方不多,装修很快搞定。

  这次萍萍和安安也想去看看店铺的样子,张世忠不顾他娘劝阻,也要跟着去,于是这次去县城的人除了江盼时远归几人,又多了孙万军和张世忠。

  一行七人带着桌椅浩浩汤汤地进城,进城费是时远归掏的,江盼现在穷!

  进城后沿着主路往北,离着十字路口不远就是铺子。

  他们到的早,街上人不是很多,几人站在大街上,仰头看着铺子。

  林进宝看着大变样的铺子外面“哇”了一声。

  林安安跟着“哇”了一声:“哥,这就是我们家的铺子?”

  “对,是咱们家的铺子。”江盼也有些感叹。

  来这个世界快五个月,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江盼在租这间铺子之前,找里正将自己的户籍单独迁了出来,他怕后面店铺做大,变成商籍。

  大启朝虽不限制商人发展,商人也能科举当官,但到底士农工商等级分明。

  江盼自己没有科考的想法,但保不住安安或者她们以后的孩子会科考,能留下农籍当然更好。

  江盼跟他们两不是一个姓,迁户籍出来很方便。

  “江记串串。”林萍萍一个字一个字读。

  张世忠和孙万军都一脸吃惊:“萍萍,你还认字啊?”

  林萍萍有些骄傲,微微扬了扬头,道:“我哥哥教我们的,进宝和安安也认识。”

  两人又齐刷刷看向林安安和林进宝。

  林安安年纪小,有什么说什么:“对,我哥教的。”

  林进宝莫名有些虚荣,也骄傲道:“我哥可厉害了,算账也厉害,以后你们跟着我,我也可以教你们。”

  “谢谢你啊,进宝。”孙万军和张世忠真诚感谢,又道:“江盼,你太厉害了。”

  江盼被夸的很羞耻,转移话题,“咱们先看店铺吧。”

  店铺整个是原木风格,门上方一个雕刻着“江记串串”的木板,木板左下角是两根串串图案,是江盼为店铺做的标志;大门左手边一扇外上开的窗户,窗户外面用木板做了延伸,此刻上面放着几个藤编小篮子。大门右手边挨着隔壁墙上又是一道竖着的木板,上面也刻着店名和标志。

  推开门,众人眼前一亮:“哇。”

  江盼也有些惊艳。

  进门左手边连着墙做了一个半弯的收银台,收银台连着带柜子的岛台是自助区,连着自助区是酒水区,旁边立了一架木质屏风。屋子右边的一面墙全部放了半人高的木板,下面是高脚凳,能坐六个人,再往后是通往后院和二楼的门,挂了一张软席。

  选菜区按着江盼的要求打造,下面是装碗碟的柜子,上面是三层斜架,用来摆放装菜的浅底盆,他个子不高都用着刚好;选菜区连着后墙改造的出餐口,改造的江盼在心里疯狂点赞,太完美了!

  出餐口后面就是后厨,后厨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完全够用。

  江盼看后厨的时候还遇到隔壁茶水店老板,阴阳怪气江盼多占了位置,江盼确实多占了位置,不过后院也是他花了钱租的,隔壁要是想用也可以用嘛。

  他笑嘻嘻道:“没关系,这后院咱们两家共用,我们这厨房也没有占你们那边的位置,你们也可以在你们那边修,修多大都行,只要别过来我们这边就行,没有墙隔着咱们都自觉点。”

  隔壁老板碰了个软钉子,不说话走了。

  他们要能用上,早就去用了,还用别人说。他倒要看看新来的这家能卖出什么名堂,真以为生意好做!

  江盼才不管隔壁老板心里的柠檬田,继续视察店铺。

  桌椅全部都搬进来放置好,江盼细细数了下,加上靠墙的那一排单人位,全部有四十六个座位。

  江盼很满意,毕竟收银台和选菜区还占了位置,现在能坐下四十六人,已经比他想的好,实在不够坐,楼上还可以嘛!

  只是现在楼上还缺桌椅,后面再慢慢补咯。

  墙上按江盼要求,装了挂画。自己用木头做的相框,看起来也很不错。

  其实画都是江盼自己乱画的,什么野花野草啦,果子啦,蔬菜串串啦,反正什么可口好吃来什么。

  就是颜料很贵,花了他不少钱!

  还有一些前世很中二的标语,比如--

  “串串配果酒,越吃越富有。”

  “只要碗里满满的,人生就不会空虚。”

  “有汤,有菜,有美味,朋友自己带。”

  “吃自己的饭,让别人流口水去吧。”

  “白天少食少加餐,留着肚子吃串串。”

  “串串吃着好,生活没烦恼。”

  “食一串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注①)

  林进宝现在识字,边看边读,啧啧称奇:“哥,这些话你都咋想出来的?越品越有道理啊。”

  江盼很羞耻,这不是他想的,是二十一世纪伟大的网友们想的,他尴尬道:“额,这不是我想的,借鉴,借鉴。”

  林进宝不管借刀还是借剑的,他就觉得他哥厉害。

  除了这些,其他细节也做的很好。

  墙上还挂了几串红辣椒,跟店铺风格很搭,很有一番农趣,江盼也打算趁此机会宣传一波辣椒,他还打算卖辣椒酱!

  桌子上摆上提前找村人收的竹编,当做筷子篓,另外还有个空着的篓子,有啥插啥,春天的树枝,夏天的野花,秋天的稻穗,冬天还有竹叶松叶呢,别让空着就行。

  不要钱,还好看。

  装修没问题,就等选个黄道吉日,开张!

  

第53章 二合一

  开张日期定在三日后。

  趁这几天他们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菜品!

  串串生意当然是万物皆可涮, 但这个时代有局限性,那就是物资匮乏,冬天蔬菜种类非常少!

  荤菜为主, 什么鸡鸭鱼肉猪, 能用的都用, 不好涮的全部做成肉丸子。

  素菜就有啥算啥,稀有的就价格定高点, 这时间笋子木耳和部分菇类倒是比较多, 可以多准备点。

  江盼这次打算按签子定价,荤菜一律串长签,一签五文;素菜短签,一签一文,分一/二/三/签每串菜, 三根签子的就是反季蔬菜。

  再准备点小吃, 酒酿小圆子, 粉鱼汤, 凉粉,红糖冰凉粉。

  饮品就酸梅汤, 米酒,果酒,分别定价每竹筒五文/八文/十文。

  小料区有:葱蒜香菜碎;限量辣椒油,没办法, 必须得限量,油太贵;秘制泡菜等。

  菜品定好, 就是材料问题。

  江盼还是让张娘子收菜和竹筒,竹筒一天三百个,菜根据当天用量提前定, 另外多加一项收鸡和鸭,村里东西肯定比县城便宜,而且都是之前合作惯的,没什么大问题。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送菜。

  之前是东西做好,用小吃车拉着去县城,现在有了铺面,就不能按以前的来。

  张娘子想了想提议:“世忠在家也没事儿,要不让世忠每天送一趟,主要是肉类不好存放,笋子和菇类可以多囤点。”

  “行,那就按婶子说的来,世忠每天早上送一趟到铺子,每日工钱算五文如何?”

  来回一趟县城,就两个时辰,一日五文,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文,抵得上镇上县里做工半月的收入,世忠在家闲着也是下河捉鱼上树摸鸟,人嫌狗憎的,这朝能给家里添进项,张娘子哪有不应的?

  材料的事情解决好,接着是人员安排。

  店铺江盼主要负责,培养林进宝做掌柜,目前林进宝兼顾收银,带新人,招呼客人,反正有活大家都一起干。

  孙万军负责跑堂招呼客人。

  时远归坚持要到店里帮忙,江盼想了想也行。后厨没啥技术含量,材料提前准备好,料汁也调好,要做的就是烫煮。他们可以一边接木制定制单子,一边忙活店里,等孙万军上手后,时远归再脱离出来。

  串菜的人除了孙巧巧多了个孙万霞,孙巧巧工钱不变,每月六百文,要负责检查,监督,收菜,还要处理荤菜和后厨的工作;孙万霞跟着做,每月三百文。她们两个都是当天早上来,晚上城门关闭前回林家村。

  晚上林进宝和孙万军轮流看店,后院的储物间改造一下能住人,吃饭就在店里自己做。

  人员安排好,江盼又做了几个带店铺标志和店名的围裙,当工作服。

  万事俱备,只等开张。

  --

  十月二十三,天气晴朗,诸事皆宜,宜开张。

  东西是提前准备好的,江盼跟时远归昨夜没回林家村,直接宿在店里。

  等孙巧巧等人到时,店里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两大锅鸡汤已经在锅里炖着,荤菜都处理好在一旁放着备用,各种调料整整齐齐放在案头,串好的各类菜干净整齐地码放在选菜区的盘子里,店里桌椅摆放的整齐妥当,万事俱备,只等人到齐开张。

  开业第一天,张娘子和张世忠也过来帮忙,萍萍和安安都跟着来了。

  江盼按照准备好的给众人安排任务:孙巧巧负责后厨,张娘子,孙万霞、林萍萍、林安安负责备菜,孙万军负责站试吃车旁推销,时远归负责收盘子端盘子,他负责招呼客人和收银。

  见其他人都得了任务,林进宝着急道:“那我呢,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