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看上了我全家 第73章
作者:五朵云
万一出门的时候落雨,也不会淋了车上东西,再将棚子往前延伸一些,将驾车的地方也盖住,如此万冬阳外出的时候,也不怕被雨淋了,倒是挺好。
他默默点了个头,觉得这钱得花。
两人出门早,到了县城也不过巳时,他们还进城逛了一圈,吃了顿早饭还买了些吃的,这才出城往杨家坝去了。
杨家坝离着县城不过五六里地,眨眼功夫就到了,他们还没进村的时候,柳欺霜便看见了万冬阳说的那条大河。
“好大的河啊。”柳欺霜从没有出过远门,瞧着什么都新鲜,不止是远处的河,快要到县城的时候,他眼睛就开始忙活上了,一直在东看西瞅。
越靠近县城,四周的大山越矮,目之所及也越来越远,他还从未见过这么宽广的天空呢。
这杨家坝也是一样,有大河却没有大山,遥遥看向四周,一座耸入云霄的大山也没有,这里最高的山,怕是小半个时辰就能爬到山顶,难怪阿娘说舅舅他们稀罕野味,这样的地方,山里哪有什么野物,自然也就没有野味尝。
“这会儿天冷,河边没什么好耍的,等明年夏日咱们再来,到时候带你去河边沙滩玩,还能坐船呢。”舅家就在眼前了,万冬阳声音里都含着兴奋,他虽没有自己的小夫郎怕冷,可一路冷风吹着也不好受,好在终于是要到了。
万冬阳外家人口简单,同辈的子女都不多,他外公外婆生有一子一女,舅舅亦然,舅舅大女儿就嫁在他们方才去过的县城,儿子娶了同村的姑娘,得了一个哥儿一个儿子,如今哥儿十五了,已到了议亲的年纪,小儿子今年也八岁了,过几年也是大小伙儿了。
两人一到村口就有人同万冬阳打招呼,他小时候一年要来这里两次,夏日背西瓜回家,冬日背甘蔗回家,村里好些人都认识他。
杨家在村子中间,沿路进村的时候,柳欺霜发现村子里好些人家的房屋院子,竟是用河石垒的,瞧着结实气派又干净,真是稀奇。
带着一脸的好奇到了杨家门口,这下柳欺霜更是惊讶了,难怪家里那么高的院墙,原是学了舅舅家里的院墙啊。
舅舅家里的院墙真高,怕是有两个他那么高,手里没个工具的话,一般的小贼根本爬不进去。
万冬阳料的准,这几日他舅舅家里果真忙着,他们到的时候,家里只万冬阳外公外婆和他表哥的大哥儿杨小夏在,其余人都去甘蔗田里干活儿了,就连家里最小的孩子虎子都去田里帮忙了。
万冬阳一到,就开始卸马车上的东西,将东西全都放到院坝里,又直接将马车卸了,之后熟门熟路的牵了马儿去马圈里,等到从马圈出来一点没客气,喊表外甥给他烧点儿热水烫烫手,他暖了手就准备去田里帮忙了。
“一会儿你就在家里和小夏玩,晚些时候帮着外婆做晚饭,我去田里帮忙。”等热水的功夫,万冬阳同柳欺霜交代事情,可他没想到柳欺霜在陌生地方呆不惯,也要跟着他去。
“相公,我想同你一起去。”
“去什么去,你俩都老实在家待着,这才刚来呢,干啥活儿啊。”外公方才将万冬阳带来的一对野兔丢到了鸡圈里,一来就听到外孙要去田里干活儿,他哪里肯。
万冬阳一听他外公中气十足的声音,便肉眼可见的高兴了起来,俗话说得好,人到六十古来稀,可他外公外婆七十出头的年纪了,身体精神头都很好,做晚辈的自然高兴。
万冬阳是家里老幺,撒娇卖乖自来很有一手,拽着他外公几句话就把人说的糊涂了,只顾着问他前阵子做生意的事儿,将人要去田里的事儿给忘了。
同长辈几句话的功夫,杨小夏那里的热水也烧好了,万冬阳赶紧去泡手了,他忘了戴手套,一双手冻了一路,差点冻死他了。
万冬阳泡手的时候,柳欺霜开始拆身上东西,将万冬阳的大袄子还有围脖都脱掉了,他是铁了心要去田里帮忙。
杨小夏见了直摇头,赶紧劝人,“表婶,你别去,砍甘蔗可累了,手都要磨出水泡的,到时候水泡再破了,可疼可疼了。”
“别喊他表婶,同小花一样喊他小婶,或是喊他小叔。”万冬阳听见‘表婶’二字,脑子里便是他二嫂的大脸,他有些听不习惯,直接喊人换称呼。
大晏哥儿成婚之后,称呼大多和成婚的妇人没有区别,只有官家人讲究,会有特别称呼,他们农家人没有两套称呼,都是随着妇人称呼喊。
杨小夏倒是听话,说改就改,立马拉着柳欺霜重复道:“小婶,你别去,砍甘蔗可累了......”
“哎,这你孩子,都是待嫁的人了,还这么懒,去了婆家咋办哦。”万冬阳外公开口笑话人,杨小夏却不听,‘哼’一声别过脸找他阿奶去了。
外婆这会儿在整理万冬阳带来的东西,而且还得收拾下床铺,两人眼见就是要待好几日的,家里两个娃娃的被窝都和狗窝似的,得给人理理,自家孙孙就算了,这孙子夫郎也在呢,可不能丢人。
万冬阳泡好了手准备干活儿去了,柳欺霜赶紧跟上,两人临走,万冬阳还不满的朝着屋里看了一眼,因他突然想到,小夏这娃怎么不去田里帮忙,虎子才八岁都去干活儿了。
外公一见他那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笑着同人小声说了几句话,万冬阳先是一脸吃惊,后头也嘿嘿笑着出门了,等到一出了家门,才同满脸疑惑的柳欺霜解释了起来。
“小夏竟然都开始说亲了,我还觉得他是个小娃娃呢,咋就要嫁人了啊。”
姑娘哥儿十二三岁的时候瞧着还是个小孩儿,可也就两三年时间就到了嫁人的年纪,杨小夏今年十五了,可不是到了说亲的时候,等到一应流程下来,也十六七了,正好是出门的年纪。
万冬阳一说杨小夏要说亲了,柳欺霜也知道了杨小夏没去田里干活儿的原因。
这是规矩,姑娘哥儿出嫁前的一两年时间里,家里不会再让人干重活儿,疼孩子或是要面子的人家,都会守着这规矩的,如此才不会被外人说道。
两人一到田里,舅舅便笑眯了眼睛,二话没说直接砍了两根甘蔗往两人手里递,喊他们吃点儿甘蔗再说。
万冬阳一点没客气,接了甘蔗一边嚼一边同舅舅他们说话,柳欺霜站在他身边,虽不多话却仔细听着,只一会儿他便知道了这杨家坝不少事情。
因着水土原因,杨家坝的甘蔗做的白砂糖或是红糖品质都好,大部分都是朝廷直接收购的,蔗农一点不用担心销处,且朝廷收购之后有一部分会上供皇家,这杨家坝的蔗田便成了供田,甘蔗才是‘粮食’,并不限制种植。
柳欺霜长这么大,只吃过两次甘蔗,还都是从万母手里得的,因是路上遇见偶然所得,不过一截两截罢了,哪里能吃个过瘾。
他自小的习惯,吃好东西的时候会慢慢吃,尽量让好滋味在嘴巴里留的时间久一点,这会儿便是手里拖着一整根甘蔗,他也没有浪费,每一口都嚼的干巴了一点水分没了,才会吐出来甘蔗渣不说,就连啃下来的甘蔗皮都要咬几下,一点点甜滋味都不放过。
柳欺霜默默吃着东西,一点不知道他吃东西的样子早落到了舅母眼里,且还得了人欢心。
杨家坝甘蔗虽多,可都是蔗农辛苦育出来的,谁都不会喜欢浪费吃食的人。
两人连着啃了几截之后,便将剩下的甘蔗放在田埂上,开始干活儿了。
甘蔗下锅熬糖之前不能用水清洗,否则不易保存,因此蔗农砍了甘蔗只需要将旁支剔下,再去头部老根,尾部嫩尖部分,便可直接捆了放置一边,等着朝廷的人前来收购。
那些被砍下的头尾部分也是有大用处的,那可是来年的种子,虎子年纪小砍甘蔗有些难为他,但将家里人砍在田里的甘蔗头尾捡到一处还是可以的。
一家人在田里忙活,不说冷了,整个人身子都泛着热气,柳欺霜额头甚至有了微汗,瞧着便是一点没有偷懒。
舅母见人抬手擦汗,停了手上的活儿,笑着同人说道:“冬阳夫郎啊,你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去旁边坐会儿,休息会儿,别累坏了。”
“舅母,我去帮虎子捡根子。”柳欺霜同万冬阳成亲的时候,舅舅一家也去了,柳欺霜自是见过他们的,家里孩子的名字自然知道,只是不很熟悉。
柳欺霜发现,他们二哥同舅舅长得很像,平日里他就觉得二哥同阿娘更像些,这会儿见了舅舅才发现二哥更像舅舅呢,都是一副大体格子,瞧着就力气很大的样子。
再偷偷看了一眼万冬阳,柳欺霜又想着他相公真是得老天偏爱,有着同二哥一样的蛮力,脑袋却像大哥,也很聪明,而且......而且好看。
砍甘蔗要费力气,捡根子要轻松不少,柳欺霜两个活儿轮换着来,干累了,便坐在一边的田埂上啃甘蔗吃,他还不固定坐一处,要随着家里人进度慢慢移动,那田埂上隔一段就有一小堆甘蔗渣。
万冬阳看着那些小堆的甘蔗渣,还笑话他,说他就是小耗子,这会儿还成了田鼠,因为被田鼠糟蹋的甘蔗旁边就是这样,全是一小堆的甘蔗渣。
柳欺霜不想在长辈面前同人说笑打闹,只不服气的看了人一眼便算了,之后又开始专心干活儿了。
杨家坝是个比万家坝还平坦的村子,四周一座高山没有,村子周围的土地也是一整片连在一起,并没有什么高低错落。
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砍收甘蔗,杨家蔗田附近同样是正在收成的人家,这连天的甘蔗林正在慢慢倒下,等到十来日过去,这里便会光秃秃一片,得要来年正二月才有甘蔗苗重新生长。
两人是冬月二十六出的门,从到了杨家坝便仿佛扎根在了蔗田里,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帮着砍收甘蔗,直到第五日才有时间歇息一下,且还只是柳欺霜一个人歇息。
因为,杨小夏亲事到了两家相看的环节,柳欺霜要陪着杨小夏去卖甘蔗,顺便让说亲的两人见见面,接触接触。
第77章
婚姻大事,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大多父母也会让孩子自己相看一下,得了彼此青眼,往后日子便能顺遂不少。
按照规矩,不管是回娘家还是回外家,两口子都是不能同床的,这几日万冬阳同虎子一起睡,柳欺霜和杨小夏同屋睡。
几日相处下来,柳欺霜同杨小夏也有些熟悉了,两人单独呆着的时候,也不像之前那么拘束。
腊月初一这天,一早的,杨小夏爹娘便收拾了一捆甘蔗出来,又拿了十几块红糖给两人装上,还告诉两人卖了东西的银钱不必拿回家,让他们自行安排买什么都行,这才让人背着东西往媒人说好的地方去了。
原本,万冬阳是想驾了马车送他们上街的,但他表哥杨思安觉得东西没多重,且不过五六里路罢了,不用麻烦人送,孩子自己可以。
万冬阳想送人,原是想带自己夫郎去县城里转转,自他们到了这杨家坝就埋头在田里干活儿,有机会偷偷懒哪有不好的,可表哥不同意他也只能认命,一家子一起去田里干活儿了。
杨小夏和柳欺霜同岁,但他长相体格都贴杨家人,不止个子比柳欺霜高,身子也比柳欺霜壮实多了,两人出门的时候便是杨小夏背着重些的甘蔗,柳欺霜背着红糖。
今日既是两方相看,对方穿什么衣服做什么打扮,又在哪里碰头,媒人自然都要交代,两人只需找到一家名叫胡记的包子铺,直接在门口停下便是,媒人同包子铺老板打了招呼,不会将他们赶走。
两人进城之后,从外城的小巷往市场去了,找去约好的地方,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留意着上门来的客人。
他们要等的是一个三十来岁身着花袄的妇人,和一个穿着青色长袄的年轻后生。
两人都是自己卖过东西的,一点不怯生,摊子一摆上,下意识便吆喝了起来,直接开始做生意了。
县里这几日卖甘蔗的人多,甘蔗卖不上价,好在两人也不是为了卖甘蔗,价钱上头好商量生意还不错,一捆甘蔗卖的很快,眨眼就卖了十多根出去。
一直有银钱进口袋,两人倒是一心开始做生意,相看的事儿暂时放到了一边,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要等的人出现了。
“小哥儿,你们这红糖怎么卖的。”妇人拿起一块一斤的红糖,颠了两下,便放到了一边裁好的麻纸上,显然是选定了。
柳欺霜见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悄摸摸拉了拉杨小夏衣袖,杨小夏这才定神瞧着眼前的两个人,他一看人穿着打扮心里有数之后,借着和妇人攀谈讲价的功夫,偷偷打量着旁边的年轻人。
妇人同杨小夏攀谈,旁边的年轻男子也指着甘蔗同柳欺霜问价,柳欺霜这会儿已经知道甘蔗怎么卖的,但这个客人不是一般客人,他先没出声,看向旁边的杨小夏,示意人过来同人介绍,可杨小夏却假装不知道,还将头都微微撇开了,他只能自己同人介绍起来。
两家既到了相看这一步,彼此家里情况自然都是了解的,杨小夏知道张家家底不丰,但在县里颇有几分面子,因为张明朗的父亲是个童生,眼下在县里最大的私塾里做先生。
读书人受人敬重地位高,便是张家家底不丰,但两家亲事在外人看来,还是张家挑拣杨家,杨家没有不愿意的。
杨家确实是觉得这亲事不错,张家虽不是大富之家,但也不是多穷困,且从张童生手里出去的学生不知凡几,里头好些人在县里都是有些面子的,若是亲事成了,在村里有面子不说,往后家里要办个什么事也就方便了。
杨小夏年纪不大,心思也没有那么多,只知道家里觉得好,那肯定就是好的。
只是,关于张家,便是媒人说上了天,家里爹娘也满意,他还是想亲眼瞧瞧本人,若是那人长得过不了眼也是不行的,那可是枕头边上的人啊,睁眼闭眼都在身边,若是瞧着不顺心,他怕是要早早怄死。
杨小夏虽是同妇人说着话,眼神却细细打量起了隔壁的人。
他见那张家小子皮相不错,白白净净大方周正,又见他身上没有读书人的傲慢,同他小婶说话细声细气的,他家甘蔗倒了,他还殷勤帮着他小婶捡起来,性子应当是好的。
看到这里,杨小夏将眼神收回来,心下已是满意了。
“大嫂,你的红糖,包好了。”杨小夏将红糖包好递了过去,妇人笑着同他点头,瞧着很是满意的样子,接过红糖也就准备走了。
柳欺霜一直注意着杨小夏,知道他对这门亲事满意了,便想让他给夫家留个好印象,赶紧拿了两根甘蔗递给杨小夏,喊人给递过去。
杨小夏现在有意这门亲事,那人方才也问起了甘蔗价钱,应当是想吃,可他长这么大还没接触过陌生的男子,他心里紧张便推着柳欺霜去,让人替他将甘蔗给人。
那年轻人接了甘蔗还要给钱,柳欺霜自是不收,他竟然还是给了,还说种甘蔗辛苦,甚至多给了几文钱,添够了二十文。
“小夏,给。”柳欺霜给人钱的时候,自然同人说方才的话。
杨小夏听了心头更是满意,觉得这人是真的不错。
方才那妇人和年轻人离开之后,不过走出去十来步的功夫,妇人便赶紧看向那年轻人,同人说道:“怎么样?瞧上了吗?”
那年轻人很快点头,还回头瞧了那小摊子一眼,小声道:“杨哥儿很好,人长得秀气,性子也大方,我瞧他做生意很有一套。”
“哎哟我的小祖宗啊,你可真是看对了眼了,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开始说瞎话了,我瞧那哥儿长得膀大腰圆哪里秀气了,不过倒是一副好生养的相,咱家子嗣单薄,能给家里开枝散叶倒也不错。”
妇人话到这里,那年轻人突然站定,愣愣道:“长姐,你说的哥儿是哪个?”
......
两人今日出门是为了什么,柳欺霜自然不会忘,等人一走,他便赶紧问人,对张家小子印象如何,杨小夏没说话,只是飞快点了头。
今日任务完成,柳欺霜放松了不少,且他自己也觉得方才那两人瞧着都是好性子的样子,应当是不错的人家,他心里替杨小夏高兴,脸上笑容也大,吆喝声也跟着大了起来之后,他们东西卖的不错,午时之后便卖完了。
两人今早虽得了嘱咐,卖东西的银钱都给他们安排,但杨小夏没有胡乱花用,拿着银子去街上逛了一圈,给两人一人买了个炸糕,剩下的醉鸭米酒都是一家人一起吃的。
两人回去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和家里通气,媒人也会上门告知彼此心意,若是有一方不愿,这事儿就权当不存在,若是彼此满意,便要选定下定的日子了。
当日下午,媒人就上门了,此后一家人都没一个笑脸。
“张家竟然没点头。”
上一篇:纯情影卫对我心怀不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