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看上了我全家 第58章

作者:五朵云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古代架空

.......

十月初,家家户户忙着囤柴禾,万家也忙了起来。

村人家里的柴禾,除了山上的柴草,还有地里农作物的根茎,苞谷杆子便是最好的燃料,易燃火势还比草把更耐烧,用来煮猪食也好,煮开水也罢,都快得很,比用柴禾还方便。

万家坝后山的山林,远远瞧着更像是一片松树林,几乎全是松树,但村人少以松树做柴禾,家家户户都要隔上几年才会砍个十来棵,且因着这是祖辈传下的规矩,村人少有不遵从的。

村人家里的柴禾多以马桑,木姜,漆蒿之类生长速度快的柴木为主。

其中漆蒿树树身高大,树干粗壮,适合劈成柴棒炖煮东西用,夏日里,天气大,谁愿意在灶口对着火烤,有了耐烧的柴棒子就好受了,不需一直守在灶下,得空瞧一眼灶里火势便行。

至于,马桑之类的灌木柴枝细,则是多用于平日里烧制简单饭食。

万家虽然分家了,但家里好些事情还是一起干的。

万有谷两口子身上都有一把子力气,他们家里人又少,需要的柴禾没有大房多,两口子自不可能弄好了自家的柴禾就什么都不管了。

从家里开始上山砍柴,万家三兄弟日日大清早就山上了,砍柴劈柴捆柴这些累活儿都是他们的,剩下的人也没闲着,他们要背柴禾下山,要在家里忙活一家人吃食,顾好家里一应事情。

马翠兰力气大,万父虽说年岁大了,但身体和力气倒是怪好,两人便背压人的柴棒子,万母和柳欺霜力气小背柴枝,林秋月在家里做饭,万小花给她打下手。

原本,柳欺霜也不必上山去背柴的,但他觉得,他力气有的是,怎么能在家闲着。

况且,老话都说了,学坏容易学好难,他和万冬阳早晚要过自己的日子,手脚懒了再想勤快,可就不容易了。

一家人如此忙了三日之后,柴棒子尽够了,不需再劈柴,只需弄柴枝回家,万冬阳便喊万父他们都别去了,他们三兄弟忙就好。

万父万母也晓得三个儿子都是有力气的,他们年纪大了,也不必去争强好胜,再说了,忙着家里的事儿也是一样的,便不去了。

倒是柳欺霜没听,他还是日日跟着人上山去,便是每次只能背两捆柴枝下山,他也觉得挺好。

他去个两次二嫂就能少上山一次,去个三次,也能让二哥少跑一趟,也挺好的。

白日里出了力气,晚饭都吃得香些,林秋月每日都给他们煮一大锅的白米饭,每顿都有荤菜,就这么连着吃了五六日,一日夜间,柳欺霜都睡了却又突然翻身对着人,迷迷糊糊说道:“相公,咱们天天白米腊肉的吃着,这日子会不会过得太铺张了些啊?”

“铺张个屁,我昨天想吃鸡大嫂还没给我炖呢,你赶紧睡吧你,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不就是为了这张嘴,要是这张破嘴不吃饭两只脚也能到处跑,那就啥都不用干了,干活儿赚钱就是为了吃饭,当然要吃得好。”

万冬阳这话是闭着眼睛说的,他还能分出只手摸黑找到了身边人的眼皮儿,给人扒拉了两下,才把手收了回去。

柳欺霜听话的闭上了眼睛,细细想了万冬阳的话,才点了头睡了。

他觉得万冬阳的歪理有些道理,况且,大嫂不是不会掌家的人,不会让他们年头顿顿白饭肥肉,年尾稀汤配上西北风,总不会让家里人饱一顿饿一顿就是了。

家里忙好了柴禾的事,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家中大事,正好日子进入十月,糍粑节来了,这日一大清早的林秋月便蒸好了一大锅的酒米,万有谷和万冬阳已经开始打糍粑了,至于万永安,他去镇上卖药材了。

打糍粑是力气活儿,这事轮不到柳欺霜来做,他在两人不远处的屋檐下捶捣豆面,万小花也在他身边。

豆面倒是好做,将黄豆炒香之后,再用石臼捶捣成粉面便是,若是家里有芝麻,再炒一把芝麻扔进去会更香。

只是,黄豆易得,将之捶捣成粉面也不容易,石臼的石杵瞧着小小一个却重得很,还要成百上千下的砸下去,自然是个累活。

“小花,别玩芝麻了,喊你小婶一起去大伯娘那里,看看你俩的布包做好了吗。”万冬阳瞧见旁边的人一直在换手,想着打糍粑这活儿二哥一个人干,也累不着他,何苦再让一个人受罪,便丢了木杵,让他二哥一个人干,他去弄豆面了。

万有谷瞧着弟弟赶人走的样子,一句话没有只有一脸笑,今年年头,他还在担心他家三弟的姻缘,不想他家三弟的良缘一直就在眼皮边上啊。

现在天气渐冷,小孩儿嘴里的零嘴多以干货为主,林秋月想给万小花做个装吃食的布包,顺便给柳欺霜也做个。

两人一左一右围在林秋月身边,眼睛都盯着林秋月手上的布包,林秋月这会儿正在缝布包的带子,也就最后几针了,她瞧着小花着急的样子倒是不急了,还喊人给她倒杯水来喝。

万小花倒是听话,干脆应了之后‘咻’一下跑了,眨眼功夫已经端了一杯水回来了。

林秋月接了水也给人递了布包过去。

万小花得了布包立马就挂在了身上,还蹦跳着往她阿爹身边炫耀去了。

柳欺霜这会儿也是满脸的期待,他没想到他还能有同小花一样的待遇,能有零嘴吃,还能有专门装零嘴的布包。

这正好啊,过几日他要去山里捡油桐,去山里累啊,带点儿干粮,肚子吃饱了就有力气了,再说了,便是肚子不饿,有吃的带着那也是好的。

“呀,霜哥儿,你还会哼小调啊,还挺好听,哪里听来的啊。”林秋月这会儿正裁布,且她这会儿裁的这个布头明显的比小花那块大。

“我乱哼的。”柳欺霜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有听过戏,自然也不会那些成曲的调子,只是心里高兴的时候嘴巴就不听话,就哼哼哼的哼出调子来了。

“大嫂。”

柳欺霜喊了人却不说话,林秋月朝他看了一眼,显然是在等他接下来的话。

柳欺霜犹豫了几瞬,还是问出了口,“大嫂,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啊。”柳欺霜先头犹豫,是觉得林秋月可能不会说,可又想着万一呢?便还是问出口了。

过几日他要去镇上卖油桐,到时候就给她买回来。

他这会儿期待的看着人,林秋月还真考虑了起来,但她想了想,眼神却落到了柳欺霜身上。

“我想要你长高点儿长胖点儿,早些和老三圆房,给家里生个大胖小子。”

“大嫂。”柳欺霜是真没想到,林秋月竟然突然提到了孩子,他耳朵一下子就红了,脸上也在发烫,赶紧低头避着人,却又听见林秋月讲,“也不一定是大胖小子,哥儿也好,只要膝下有个孩子就是好的。”

“大嫂,一定会有的。”脸上的热意瞬间散了不少,柳欺霜还是没有抬头,也没去看身边人。

他只在心里默默想着,大哥大嫂一定会有孩子的,他上次都和菩萨求了。

上次,他同菩萨求了两个愿,一愿他成万冬阳的夫郎,二愿大哥大嫂能得孩儿承欢膝下,菩萨已经圆了他的第一个心愿,想必第二个,菩萨也会圆的。

林秋月今日穿着一身蓝底碎花边的绣裙,头发用两根银簪束在脑后,她个子小身材也纤细,若是从背后看,一点看不出已经是三十出头的年纪,更像个新婚妇人,只离得近了,能瞧出些年纪,但也十分显年轻,看着也就二十七八的样子。

以前,柳欺霜常听村里人说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田地里的活儿都不干,就知道倒腾自己一身,一把年纪搞得和刚进门的新妇似的,还有人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说她命薄,但柳欺霜不觉得,他觉得大嫂命很好。

大嫂力气不好,但会一手绣活儿,一应吃穿也没全部仰仗他人,大嫂没能生养孩儿,但能得公婆善待,还能夫妻和睦,谁不想要一个这样的婆家,这样的相公啊。

反正他想!

他也得了~嘿!

糍粑打出来还得摊平,最后切成想要的大小,再将两面烤至微黄,如此便能入口了。

今日,家里晚饭开得早,万永安申时左右回来,不多会儿便开饭了。

开饭后,万父和万冬阳说着家里的鸽子生意,入秋之后,鸽子肉会好卖些,鸽子繁育不比鸡鸭那么容易,要是量再大,家里可就供不上了。

万母也有关心的,他觉得今日来家里拿药的人少了好些,若不是因着这个,万永安还没法儿安心上山去砍柴。

万永安先头不想干这个半吊子村医,也有这个原因。

他喜欢进山寻摸药材,若是有村人上门看病拿药,他老没在家里,总觉得对不住乡亲们,再有便是,他怕遇上胡正秀那样的人。

他不是医馆里坐诊的大夫,又不像姜家有家传手艺,还是半路出家的半吊子,不会那么得村人敬重,加之他医术确实浅薄,只能看些常见的小病症,配点外伤药,大病肯定看不了。

可有些人只想花小钱看大病,你同他说病情,他不愿花钱便不愿相信,还要怨你咒他,或是干脆像胡正秀那般说法,说你是想赚黑心钱。

以上这些都算好的,更有甚者,不听劝出事了,还要将祸事栽到你的头上,非说是被庸医耽误,上门胡搅蛮缠。

柳欺霜正听得起劲,万冬阳拉了他衣袖一下,又用手中长筷指了指离着他不远的蜂蜜蘸碟,喊他别吃白口糍粑,蘸了糖再吃。

方才,万冬阳可都看见了,这人第一块糍粑蘸了豆面,咬了一口,慢慢将那块糍粑吃完就什么都不蘸了,只吃着没滋没味的白糍粑。

柳欺霜将嘴里东西吞干净了才同人解释:“不蘸也香,酒米粑粑本来就好吃。”酒米米香更浓,打了一上午的糍粑,又糯又有嚼劲却一点不沾牙,便是什么蘸料都没有也是好滋味。

万冬阳见人不领情,悄悄看了他爹娘一眼,快速在人耳边小声道:“那蜂蜜可是我自己弄回来的。”

为了这蜂蜜他还挨了顿打,这顿打不能白挨,他明年还去!

万冬阳小声同人炫耀了蜂蜜来处,也不等人有反应,自顾自夹了糍粑蘸了蜂蜜,给人递到了碗里。

今日,主食便是这糍粑,各人碗里自然都没有米饭,面前空碗只用来放菜。

东西都到了碗里,柳欺霜自然要吃,蘸了蜂蜜的糍粑一到嘴里,他便下意识看了万冬阳一眼,满脸都是喜欢。

“好吃。”

“看出来了。”万冬阳这回知道了,家里确实是多了个小孩儿,喜欢甜的。

两人虽是挨着一起坐,可桌上另外的人也不是多远,自是将他们一举一动看在眼里。

万父笑眯了一双眼睛,他就说吧,孩子们的亲事就该听他们自己的,自己满意了,娶回来的媳妇儿夫郎才知道疼,家里才能和乐,万母原就喜欢柳欺霜,这会儿自然只会更高兴。

万永安两口子自是欢喜,老三喜欢他这夫郎,他们就什么都不担心了,只等孩子长大,家里就能开始盼孙辈了。

万有谷两口子吃饭的时候很少分神,没注意他们,倒是胃口不咋好的万小花,先左看看右看看再小心说道:“我想和小婶一起上山捡油桐卖。”

“行啊,你想去就去,别给你小婶添麻烦就成。”马翠兰说话算话,万小花上回自己弄了一背篓果子回来,这回女儿要上山捡点儿油桐,她自然同意。

万小花没想到她娘应的这么干脆,其他人也不反对的样子,心情好了连胃口都好了,筷子捏紧又开始吃,她还能再吃几块糍粑,甜的咸的都能再来几块。

万小花开年就十一岁了,年岁算不得小了,早几年家里人总拘着她,哪里都不让她去,什么活儿都不让她干,一是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确实是舍不得,再有便是她年纪确实是小。

可而今,孩子年岁不小了,且那么远的杨家沟,她都能自己上山自己摘了果子背回来,也是有些本事的,上山捡点油桐多简单的事儿啊,想去就去呗。

柳欺霜成婚后得了不少银钱,不说那聘银,便是前些日子的野猪还得了三两银,可他总盼着快些赚钱,能赚的越多越好,阿爷还得靠他养老呢。

饭后,一家人也没啥活儿干,就在屋檐下头扯闲话,只万冬阳去了柳家一趟,他给柳阿爷送点儿糍粑过去。

此后,又是两日,林秋月给柳欺霜做的布包也做好了,柳欺霜高兴了,但万小花有些不高兴了。

“大伯娘,小婶的包怎么比我的大啊?”万小花很喜欢她这布包,这几日都挎在身上呢,她发现这包不止好看,还方便得很,她已经在里头装了很多东西了。

可她现在觉得小婶那个更好。

“你这孩子,你人才多大啊,你这个正好。”林秋月也不生气小花挑拣她东西,反而冲人招手,喊人试试她看上的这个大的。

小花年纪虽小,美丑还是分得出来的,一下子就高兴了,又重新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包,觉得还是自己的最好看。

林秋月给柳欺霜做的布包确实是大些,而且还给人做了收口,里头东西不易掉出来,而且里面还有分层,布包里头还有个小口袋,这口袋可是林秋月费了心思的,因为做了油纸布的夹层,不易漏水漏油,她专门给人装炸货用的,两边的敞口大袋子装什么都行。

这布包带子也做的好看,竟然还封了边,肩头最打眼的位置甚至还有两朵小花,柳欺霜喜欢的不得了,恨不得睡觉的时候都挎在身上。

第62章

隔日一早,万家院门就打开了,不多时,万冬阳的马车出了院门,等到万冬阳一走,柳欺霜和万小花也出门了,他们今日要上山去捡油桐。

今日,万冬阳要去镇上送鸽子,还要往县里跑一趟,不然也要和他们俩同去。

油桐果压称卖的也贵,能卖上两文钱一斤,而且同白草芯子一样,镇上有专门收购的地方,手里有多少都能卖出去,一点不愁卖。

到了十月里,村里不少村人都会满山寻摸,运气好又勤快的,十来天就能弄好几钱银子。

万家坝村后的山林没有油桐树,想要捡油桐果要去再远些的地方,或者往南山上去。

万冬阳家门前的路,并不是去后山的大路,村人进后山,大多不会经过他家门前,只有在他家屋子旁边有田地的人家,才会经过他家。

眼下还是十月初,村里暂时还没人进山捡油桐,柳欺霜便多了个心眼,往年到后山捡油桐的村人比去南山的多,南山上好几处地方都有油桐树,便想着,或许自己知道的那些地方别人不知道呢?

若真如此,他们先去后山,再去南山,这样收获就能多些。

而且去南山容易被村里人看见,去后山就不明显了,等到村人开始进山捡油桐,他们都捡了几天了,能比别人多赚好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