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看上了我全家 第136章

作者:五朵云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古代架空

先头,王安全还以为那什么好东西呢,这会儿突然反应过来,若真是好东西,那万冬阳能那么好心的招呼他?怕是自己偷着种还来不及呢。

王安全走了,万冬阳一点没搭理,反正今年的种子也不多,也不是什么人他都愿意分种子给他们的。

万冬阳他们在防风地里一忙就是两日,且隔日地里只有万冬阳和马翠兰在忙,柳欺霜和万小花在家里淘洗药材,还有剪药梗。

因为万冬阳的特意交代,两人并未在家里灶房后头的水沟淘洗药材,而是在家门前的那条大水沟,冬日里田地里活计少,经过万家门前的村人不多,但总会有那么几波。

如此,万冬阳种的那奇怪东西收成了的事情,只两天时间便全村都知道了。

冬月初五这天,家里的防风已经全都收拾出来晒上了,两人的屋子也盖了瓦,且今日还是个难得的晴天,在云里躲了半个来月的太阳终于肯露脸了。

屋子盖了瓦之后,全家人将房前屋后的杂物全都清理了一番,等到屋里屋外都干净了就可以入住了,但万家人喜欢干净,不喜欢泥地,如此还得给他们铺上石砖,才能搬家具进去。

从万冬阳成亲开始,家里就计划着把他分出去单过,除了建房的银子和材料早就开始准备,生活所需的一应家具,他爹娘也早就开始准备了,他们村里就有两个木匠,早开始给他们做家具了。

家里收拾妥当,油桐也收的差不多了,眼下万冬阳担心的事情只剩下一样,但这事儿也马上要解决了,因为很快便有人上他家问他防风的事儿了。

第143章

“冬阳啊,听说你这东西是药材,这是什么药啊,治什么的啊,这价钱又如何啊?”村长带着两个汉子上门,一进家门就同万冬阳打听他药材的事儿,都想弄清楚万冬阳种的是什么东西。

万冬阳的防风正好晾晒在灶房外头的架子上,他领着人过去看,村长几人支着脑袋看了半天,最后都伸手往竹笆里捡了药材拿手里,左看右看之后还拿到鼻尖闻了闻,脸上好奇更重了,闻不出什么滋味啊。

长得和小号当归似的,可一点儿当归味都没有啊。

万家坝的人世世代代都以种田为生,田地里只有粮食,便是有人去镇上卖点儿药材,也是在山里得来的零散货,一年也卖不了几回,别人见了也不怎么眼红,因为靠运气的事儿都是不靠谱的,不过一回两回罢了,不用在意。

万冬阳竟然将药材种在了田里,这可是人人都没想过,也没做过的事儿,经过蜂包崖的事儿,村里好些人觉得万冬阳办事看着不靠谱,其实没人比他靠谱,因为他干的事儿结果都挺不错。

前些日子,他说要去蜂包崖烧蜂窝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脑子坏了,可结果怎么着?人家还真的烧了,而且连镇守县令都惊动了,最后不止为村人做了件大好事,还被县里嘉奖得了一大笔银子!

且还不止如此呢!那蜂包崖的野蜂没了之后,村里人去北边儿的山头就方便了,这几日那片从未有人踏足的山头都要被踩出一条大路了,因为日日都有村人去捡油桐,但凡勤快点儿的人家,不止几个月的盐巴钱不用操心,还能有余钱去割肉吃呢。

眼下都冬月了,年猪宰了一整年了,在这个家家户户肉油见底的时节,村里却常有肉香飘出,不用说,这定是卖了油桐得来的钱。

除了多出来的油桐树,那么大一片山林,村里砍柴割草的地儿也多了一个,保不准还有旁的山里没有的草药呢,总之,那片山林不再是禁地之后,对村里可是大大的好事一件!

万冬阳这会儿正在心里偷着乐,他就说嘛,在外头的水沟边淘洗药材,准能吸引人注意,毕竟好些人虽然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赚钱,但在乎别人能不能赚钱,别人赚了钱他比吃了屎还难受呢。

掩去心里想法,万冬阳一本正经同村长详细说了这药材亩产和价格,村长听后好一会儿没有说话,他在心里算账。

万家坝占了地理优势,基本没遇上过什么旱涝灾害,连年风调雨顺,因此粮食产量不错,稻子亩产能有四百来斤,折算成银钱应该是二两七八钱,若是再种上小麦,一年的总收成能有四两二三钱。

按照万冬阳所说,他那半亩田应该能得二三十斤的药,但田里不是只能种药材,还能种苞谷,田坎上头还能种豆子或是瓜果,便是杂粮不算,这苞谷可是正经粮食啊,也很值钱的。

再说这药材,这产量虽小,可价格贵,能卖到七十文到八十一斤,若是折中算个七十五文一斤,这半亩田就是二两银子,一亩就是四两,且大概率还有富余,再加上苞谷的收入,这亩产价值六两银,只会多不会少啊!

一亩田能活活多出二两银,这可不少了。

“村长,我这是第一年种,也没什么经验,我看这药材没有我之前见的粗大,我今年再同柳老板取取经,明年再殷勤伺候着,若是亩产能再提点儿,便是再提个五斤十斤的也是大钱啊。”

“是啊!”村长猛点头,这斤头虽小可价钱高啊!便是提高个五斤也能有差不多四百钱,这一年的盐巴钱都有了,村里需要省着盐巴吃的人家可不少啊。

万冬阳见村长心动了,自己也将好处说完了,接下来他要准备说麻烦的事儿了。

药材不是粮食,种植面积会受限制,不可超过自家田产的两成之数,也就是说只有一亩田的人家只能种两分田,超过两亩田的人家才能种上半亩,不知道别人愿不愿意费心伺候这多出来的麻烦活儿。

“愿意愿意,怎么不愿意啊?不过伺候一块田有什么难的?这么算下来,便是巴掌大一块田,收成之后也能有个几百钱,哪有人不愿意啊。”

村长这反应,一边小心注意着他们动静的万父开始同村长搭话,他自是希望儿子这生意能做起来,他总觉得还是田地里的产出靠谱。

有人招呼村长了,万冬阳开始出神了,因为村长的话他有了别的想法。

村长说到巴掌大一块田,万冬阳突然想起来,这东西只能种在田里,是因为灌溉不便,可若是旱地旁边就有水沟,且主人家又不怕辛苦,这东西也是可以种在旱地的啊!

便是再辛苦,也就收成的时候忙活一次罢了,若是种在旱地里,这收益可就更高了,因为旱地里最贵的粮食就是苞谷和小麦,可种防风不耽误苞谷种植啊,便没有什么只能种两成粮食地之说。

“用水!用水!”万冬阳又开始琢磨起来,其实他们村子的水源水量不小,村里的两条大水沟在山底被一分为二,一条沿着南山底部流向村口,途经的地方多是水田,一条沿着山底从村子北边儿流下,途经的地方多是旱地。

但不管南边还是北边的水沟,流出村子之后都是在灌溉村外的水田,水田里有最重要也是最值钱的粮食水稻,这水田的水肯定不能动,可若是用水时节错开呢?

水田需要大量用水的时节是每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个时候防风地却不需要人工灌水,因为夏季雨水多,自然降水足够防风正常生长,只在收成的十冬月需要大量用水浇灌土地,可这时候稻子已经收成了啊,根本不用担心旱地抢了水田的用水。

若是在北边儿的旱地旁,再挖一条水渠,方便灌溉距离水源太远的旱地,他们再适时控制好两条水沟的水量,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了。

且话说回来,控制水量听着麻烦其实根本不用控制,因为南边那条水沟用于灌溉的水量,不到它总水量的一成呢。

虽只是眨眼功夫,万冬阳却什么都想到了,甚至有了解决法子,但万冬阳心里门清,想要村里家家户户跟着他种防风,起码得要后年才行,若非十拿九稳,农人是不会拿自己的土地开玩笑的。

今年只自己一家,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起码得要明年再次收成,且还有旁的人家跟着他种植,而且还赚了钱,如此,才会有大量的村人加入。

况且,有人家愿意又怎么样,他没有那么多种子啊,也不知道在柳老板那里能不能弄一点回来。

万冬阳知道,他们不是来要种子的,只是来打听药材有无赚头,以此考虑要不要跟着他干,他不乐意自己被挑拣,却也知道得拉两家外人入伙,如此才有说服力。

他仔细想了想,面上笑容一转,开始带了点儿愁绪,再开口的话可就不是推销而是推拒了。

“村长,我手里种子不多,且早有人预定了,我怕是没有多余给你们了,你们若是要种,我去府城卖药的时候找当地的老板买几斤回来,但这种子也贵呢,你们得确定要种,我才买,不然我可没有那么多田地去种啊,就得砸在手里了。”

虽说手里的不能给他们,可也不能真的一口气回绝,他需要给村长点儿面子,而且还得拉人入伙呢。

万冬阳这话一说,村长开始纠结,他也不敢拿自家的土地去赌,想着反正明年大部分人家也种不上,要不要再等一年,倒是旁边有个汉子干脆,直接同万冬阳要了一斤种子,喊万冬阳一定要帮他留着。

“石大哥,我记得云深家竹林旁边有块地就是你家的,我觉得种那里就不错,水沟就在旁边灌水方便,也不占粮地份额,你既然开口了,这种子我一定给你弄回来。”

石家是匠人,手里可是有手艺在身的,不是全靠田地吃饭,因此便是石老大干脆,村长和另外一个汉子还是在纠结。

万冬阳也没继续劝,这情形他早就料到了,明年有着四五户人家跟着种就不错了,他没奢望明年就开始赚大钱。

村长最后也没给个确切答案,万冬阳也没继续劝,再劝显得他太上赶着,别人要以为这是圈套了。

村长回去的时候还遇上了王安全,王安全好死不死说起了万冬阳的药,还说什么根本划不来,万冬阳白忙活一年了。

村长虽没下定决心种药材,可心里总是盼着这东西能赚钱的,如此全村都有好日子过。

他一听王安全的话,立马挂了脸,一点面子没给人留,直接冲人说道:“你家厉害,啥事儿不干就能白得一季稻子,确实可以看不上一亩地六两银的产出,但愿你家年年能够吃白食吧。”

王安全被村长说了一头雾水,可村长已经气冲冲走了,他也没法儿问人怎么回事,只满脸不可思议道:“不是亩产四十斤吗?这什么东西那么贵,咋可能一亩地卖六两银?骗人的吧!”

“难不成那小子坑我?!”王安全一下子想通了,可能正因为是好东西,所以万冬阳才对他胡说八道的,因为那小子记恨水田的事儿,不想让他赚钱!

“哼!还想忽悠我!”王安全回过味之后,直接往万家去了,他要去同人要点儿种子。

王安全竟然上门了,连万冬阳都没想到,但万冬阳不可能直接给人种子,他对人说法和对村长他们一致,王安全这回一点没有犹豫,软了态度说尽了好话,让人一定要给他弄一斤种子回来。

王安全走后,万父才同万冬阳说起了他的生意,但他说的是油桐生意。

“我看你院子里堆了那么多油桐,怕是得有五六千斤了,你找好货船了吗?还有啊,你这算是大生意了吗?要不要去朝廷报备交税啊。”万父近日,眉头就没舒展过,看着一院子的油桐他就觉得心慌。

万冬阳小时候进过几年学堂,念过几年书,加之自小跟着老杨头在外面跑,见识广,知道的事情要比他爹还多些。

对于他爹担心的事儿,他是一点不担心,朝廷对户籍管理可是很严格的,哪有那么容易就给换籍啊,而且便是有,也不是换籍而是添籍。

就拿他们村里的石家来说,石家祖辈是农人,自然是农籍,但他家从上几代开始,手里有了采石打器的手艺,他们家若是在市场有了门面,开始做起了这门生意,那户籍上头便会有附加的匠籍,若是他家长此以往连着三代人都以手艺为生,才会彻底更换户籍变成匠人。

这事儿到了他的头上,若是他的生意真做大了,那他的户籍虽是农籍却会附加一个商籍,好方便朝廷查税征税,同样的他家三代以内都以经商为生,户籍才会改变。

现在,他手里的生意也就偶尔为之罢了,不成气候自然不用有附加的户籍,既不是商籍,自然不用特地去报税,因为朝廷有规定,农人只需缴纳粮税人头税,战乱年间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税,唯独没有这商税。

万父听了万冬阳的话心里安稳了些,可又担心起了别的事情。“你那位老板靠谱吗?别是骗子啊,到时候你拉着货去了府城,却找不见人卖不掉货,那你怎么办啊。”

“爹,你别胡思乱想了,人家柳老板是大老板,他儿子是状元郎呢,人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哪有功夫忽悠我这等小人物啊。”万冬阳见他爹是真的担心,有了他的解释和保证还是满脸担心,他没招了。

他觉得,想让他爹娘放心,可能只有将这些油桐变成银子,放到他们面前这一个办法了。

“阿爹,我明日就去镇上拉石板吧,我喊杨华和罗忘一起帮我,我们先把石板给搬回来,完事儿我就出去卖油桐,免得你看见一地的油桐心烦,到时候给你看银子,你就高兴了。”

“好呀,那你赶紧去,我是真担心。”万父连着对人挥手,一副恨不得人现在就出门的样子。

万冬阳同人做了个鬼脸,摇头晃脑跟人一起往他的新房子那里去了,他要告诉他爹,这石板要怎么给他安,可别给他弄错了。

家里从稻子收成开始基本没怎么歇过,一连忙了好几个月,眼下总算能休息两日了,但也只是两日,因为家里要忙着挖红薯和准备林秋月生产的事了。

这会儿好不容易有空了,柳欺霜便坐到了万母身边拉着人说话,他想问问他娘,有没有时间去杨家帮忙问问宋家的事。

万母没有做媒人的习惯,不大乐意去干这事儿,可宋家那丫头同家里夫郎关系好,且宋家老两口子又是拎不清的,前阵子还闹出了那样丢人的事,她也担心宋家那丫头不能寻个好人家,一辈子都要受磋磨,便打算厚脸上门问问,若是杨家无意就算了。

万母同意了,柳欺霜心头一件大事放下,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跟着往新房子那里去了。

柳欺霜到的时候,父子两个好像在争什么事情,而且互不相让,柳欺霜一去,他们都想要柳欺霜站在他们那边,争着同柳欺霜说各自看法。

柳欺霜这才知道,原来万冬阳想在现在铺好石砖的院坝旁边留个水沟的位置出来,可他们阿爹不答应,觉得直接将石砖铺满更好,这样一来,从进院门开始,都是干干净净的石砖路,这多好啊。

“我觉得阿爹的法子好。”柳欺霜想了想万冬阳说的水沟,觉得不太方便。

他们倒是无所谓,到时候家里有了小孩子,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怕是整天都要提心吊胆的,这家伙光想着自己玩水方便,他还是小孩子吗!

柳欺霜不满的看了万冬阳一眼,万冬阳也正不满呢,他觉得自己想法很好,气哼哼冲着自己夫郎说道:“你别是孝心昧了良心吧,怎么就阿爹法子好了,他好什么啊就法子好,他都没提建议,他纯粹是否了我的建议。”

“那就是阿爹否得好。”柳欺霜现在可一点不怕万冬阳了,立马补充一句让人更生气的话,万冬阳望天嚎了两嗓子,可身边两人都没搭理他,他只能跑去找他娘了。

万母一听万冬阳要在门前弄水沟也不同意,万冬阳无法只能又找柳欺霜商量,屋子是他们两个的屋子,只要他们同意就行了。

万冬阳重新将主意打到了柳欺霜身上之后,还特别鸡贼的选了个最好忽悠人的时间。

感觉身边人困得很了,万冬阳等不及开口了,“霜霜,我们在院子前面挖条水沟好不好。”

“不好。”柳欺霜虽然困了,可他不糊涂,耳朵听到不想答应的事儿,嘴巴很自然的拒绝了。

听见‘不好’二字的万冬阳觉得天都塌了,合着他等了半天白等了啊,他正丧气准备睡了,柳欺霜声音又响起了。“万一小娃娃掉进去怎么办。”

柳欺霜轻的不能再轻一句话,让万冬阳一下子精神了,‘小娃娃’三字足够让他喜悦,夫郎反对的理由也能完美解决,这事儿可以定了,就按他的想法来。

隔日,家里人除了万冬阳都在家里歇息,柳欺霜还特地同万母说了,让人这几日多做些万冬阳爱吃的东西,他过两日就要去府城了。

柳欺霜心疼相公,万母自然也是心疼儿子的,不用柳欺霜多说已经开始忙上了,她准备煮锅豆花吃,再做点嫩豆腐和老豆腐,还得做一坛醪糟,她家老三不喜欢吃甜的东西,但是喜欢吃煮的醪糟。

初七这天,万冬阳他们开始去镇上拉石砖,王匠人也回去休息了,家里定了铺地砖的日子,喊人十二那天再上门。

万冬阳他们忙碌的时候,柳欺霜也没有闲着,他在灶房里帮着烧火之时,也顺便的烤点栗子核桃和红薯,每次万冬阳他们回来,他都要给他们带点儿吃的东西走。

现在是大冬天,虽然他们几个年轻汉子不怕冷,可有点儿热乎的东西在手里和嘴里,也能舒服不少啊,杨华和罗忘都是没成亲的年轻小子,瞧着万冬阳夫郎这般别提多羡慕了。

万冬阳便只有得意了,村里大多人都是刚成亲的时候最热乎,时间越久吵嘴打架越凶,他和夫郎不一样,他觉得他夫郎对他越来越好了。

夫郎对他这么好,他要好好赚钱,这回去府城回来就去镇上找找铺子吧,让人实现当小老板的心愿。

几人忙了整整三天,一大堆石砖终于到了家里院子里,这还好家里院子大,不然可堆不下这么多的东西。

初十这天,一家人都在家里休息,万冬阳也终于可以歇歇了,万母的醪糟也捂好了,刚开坛呢,万冬阳就挖了一大勺生醪糟到碗里,还倒了不少米酒进去,他娘做的米酒比镇上卖的还好喝。

到了冬月,天气冷了,家里人开始烤火,一家人难得一起待会儿,便是不那么冷的人,也在火堆边陪在家人身边。

这会儿,大家嘴里杂七杂八说的全是最近几个月的事,今年全家人都够忙的,好在万冬阳和柳欺霜的屋子终于建起来了,这件大事终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