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养崽 第86章

作者:彩虹眼 标签: 种田文 系统 萌宠 基建 轻松 古代架空

这才短短一年,就已经有这些事了?原来他那急着从贺家跳出去的母亲,一心以为进了丞相府家的门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母亲,给他希望又眼睁睁看着他跌落深渊而无动于衷的母亲,她这么早就过上往后数十年一层不变的生活。

现在想想,那些年自己又在魔怔什么?真是又傻又可笑!

“我母亲既已经改嫁丞相府,便不再是贺家人,二叔不必因为我和父亲的关系手下留情。”

说完后,大仔抿着嘴,带着试探小心翼翼地看向面前的人,即便心里想的是这样,但话说出来,就有几分大逆不道、以下犯上。

只见对面的人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不过她不管怎么说都是你母亲,保险起见以后避着点儿,为了你的名声,咱们不招惹就好,不过说不定人家也不想看到我们,这事儿不值得担心。”

没从二叔眼里看出别的神色,贺大仔顿时安心了。

“柳家人爱占小便宜,目光短浅,好对付。”想了想,贺大仔将上辈子对他们的了解总结了一下,柳家唯一一个有点脑子的算是他母亲,可她脑子也不算很好吧,不然最后也不会活成那样。

一个恋爱脑,碰上一个留恋花丛的浪子,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对面的贺存笑了笑,看来这已经是比较中肯的评价了,毕竟在他看来,柳家人脑子确实不大正常,能安然无虞的待在汴京城里这么多年,全靠着柳家老爷子早些年的军功,不然这家人早就被人端窝了。

蠢得有意思,沦为汴京城的笑话般的存在,各大世家也乐意卖个面子,大家都心照不宣。

“二叔也需要注意丞相一脉的人。”

“嗯?”

“我母亲再嫁的是丞相府的小公子,此人有几分才华,却心眼极小,城府颇深,口蜜腹剑,别看他长得斯文秀气,内力就是一个衣冠禽兽……”

这可都不是什么好词,看来是打过交道了。

“好,我记住了。”

晚风习习,树叶哗哗作响。

“二叔,商队组建好了?”

斜靠在软榻上的贺存点了点头。

“西北的生意?”

“嗯,等徐玉树那边安排的人手到达后,第一批东西就可以开始往那边运输了。”

去青州前安排的小厂已经安排开始运转了,这次回来就只有一个目标,将白云村的副业搬上日程。

他计划了很久的泡菜、还有肥皂、水果罐头等,当然还有不少零零散散的小玩意儿。

临安城这边的商队越来越多了,他只要将东西做出来就不愁销路,毕竟是占了先机的人,手上预定的这些东西不可能会没有市场。

全都是上至世家,下至百姓,全都需要的生活用品。

“从西南到西北,确实有点远。”贺大仔略微思索了一下,到底是二叔带来的变化,上一世没有这回事,所以他也提供不了任何帮助。

“还好,我们的人进了关,就将一部分货交给徐玉树,一部分货物留在当地贩卖。”

“如今的西北去了也不安全,交给徐玉树省心省事,主要是这一点儿,不然好歹得让他们去西北瞧瞧,搞点儿特产回来。”

听他这般吐槽,贺大仔笑了,二叔确实不喜欢麻烦事儿,能省则省。

人不经念叨,第二日,贺存就收到了徐玉树的信件,洋洋洒洒的三页纸,写满了他‘惊险’的粮食大作战。

好不容易看到最后,终于肯写他这次的目的了。

一口气看完,难怪别人说他狗,确实是他自己不做人。

第103章 山上的小牲口

颠来倒去的几句话写完了他的感谢后, 这才写到希望再次合作,多给点粮,这次的出价高了不少, 随带着还有一马车的皮毛。

可这东西在冬季都谈不上寒冷的岭南,有什么用!算了, 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至少这些皮毛看上去,质量超好。

不过,话说回来, 徐玉树需要这么多粮食, 难道外面的局势又不太好了。

看了眼站在一边的几个侍卫, 到底是见过血的,光是站在角落里,就已经存在感觉十足, 一向大大咧咧的贺子安看到人, 一反常态的往边上走,喊人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悄咪咪的走到贺存腿边, 抱着他的腿, 时不时探出头看上一眼,若是和他们视线相对, 小崽崽立即回头看向自家爹爹, 小狗眼眨巴眨巴的求安慰。

等贺存给人顺顺毛,他又不安分, 探头探脑的想过去摸一把。

“如今是五月底, 就算我给徐玉树准备好粮种,他也种不下去, 太晚了。”

几人一听话,那还得了,他们过来就为了粮食这一个问题,要是空着手回去,怎么向在外奋战友们交待,那么多人等着吃饭。

之前朝廷发的粮食不够不说,长了虫的陈年旧米也还好,还好几车的麸皮,气得小将军红着眼,带着人马冲出了嘉峪关,要不是大将军亲自将人追回来,小将军绝对会带着直闯遍京城向朝廷讨个公道。

麸皮这种牲口吃的东西,一个朝廷怎么好意思拿给为它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吃。

去年到现在他们每个士兵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即便这样,库房里岭南送来的粮食依旧没有动,直到三月初,西北回春,小将军带着他们将所有的粮食种下,悉心管理,长出了幼苗,他们这才再次出发。

“但是西北已经没有粮食了,还望贺东家能援助一番,实不相瞒,粮食种下去的时候,我们有的战士已经一个多月没吃饱过了。”带头的侍卫说完,砰的一声直挺挺地跪在地上。

他身后几人步调一致的跪了下去,“恳请东家出手相助!”

最忌讳团体作战,这几人是看准了他会心软吧,要说徐玉树没给他们交待什么,绝对不可能。

“行了,起来吧,这次带了多少钱?”早就见识过这一招的贺存挥了挥手,“每次还换着法子来,你家将军也不嫌弃累。”

领头的侍卫也不会说自家将军的不是,解释了两句,“带了二千两,小将军说你先救救急,下次再还钱。”

“行,粮食没多少,但是其它副产品数量不少,你们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刚好我的人手也要出发,到时候一起走,有个照应。”

说完,他打开窗户,将腿边的小孩捞起来,带着人往外走。

到院子里,刚好看到满头大汗、神色着急的张老汉以及张瑞。

“怎么了?”

“山上下来了不少小畜生把粮食糟蹋了,村子里的人都不敢捉……”

听到这儿,贺存指了指身后的七八个侍卫,你说巧不巧,这运气没谁了,“这有人手。”

“张叔,他们喜欢臊子面,你让川婶子先给他们做顿饭垫垫肚子。”

“好!我让川大姐烧上些水,再煮点饭……”张老汉整理着思绪,“东家,还是安顿在宿舍?”

“嗯,你划两个大院子留着,以后西北的人就安置在那。”

“好好好,那这几位小兄弟就跟我走吧。”张老汉带着人往宿舍区走去,“你们来的可真及时,一会儿你们休息一下,傍晚的时候再去驱赶那些小畜生……”

等人走后,贺存留下了张瑞,“工厂那边还习惯吗?我看你进展很快。”

“还好,大家都比较听话,而且员工大多是妇女,手脚利索,效率很高。”张瑞想了想厂里制作的红薯粉、土豆粉、干豆皮、腐竹……都快堆积成山了。

“东家准备将这些东西销往何处?厂里堆了不少存货,要不暂时先停工一段时间?”担心销路的张瑞提议道。

“不用,你照常生产,再过几天我们就出第一批货。”见他有点不相信,“不必担心,光是西北就能包下你现在所有的存货。”

也不知他信不信,贺存数了数手上的钞票,徐玉树这小子每次来还钱,再赊账带着一批粮食,下次又来还钱,顺便再赊账。

“让柳江清点一下库房所有的存粮,各自分装一半出来,过几天和商队一道带走。”

徐家还算是有钱的,但光是从他这里走的账就已经是不小一笔了,要养活这么多人,确实不容易。

“所有粮食种类都要分一半?”张瑞确认道。

“嗯,春马铃薯六月底会收一季,不用担心存粮问题。”

经他这么一提醒,张瑞这才恍然大悟,再过一个月新粮食又要丰收了,存粮问题确实不用担心。

得到解答后,张瑞立即下去通知柳江带人清点粮食。

另一边的徐一等一行人被带到院子里休息,一路奔波,他们是又困又累,头天晚上才吃过饭的几人,在进了临安城以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往白云村,

路上只吃了几个硬得能咯掉牙的烧饼,这饼子还是出关前,在一个老乡家买的,想到远在西北的兄弟们,他们也就没舍得扔掉。

即便进了城,一路有了吃的,他们都将饼子放的好好的。

等他们几个人迅速洗了一个战斗澡出来,还在洗衣服时,张老汉过来喊人了。

“张叔,现在去收拾那些畜生?”开门的徐一出声道。

听到这话,院子里剩下的兄弟刷的一下起身,一人拿了一个家伙。

见此,张老汉立即摆了摆手,“不是,不是,我叫你们去吃饭,吃了饭休息会儿,晚上再说。”

说罢,听到有人隔得老远,喊了什么,张老汉连忙催促道:“快快快,一会儿面陀了,味道就不好了。”

七八个人往川婶子的院子走去,本来困乏的几人闻到空气中断断续续的香味,一时间肚子翻滚,迟来的饥饿感接连袭来。

进了院子,案板上的大圆碗里清一色的‘臊子面’,大片大片肥瘦相间的肉盖在面条上,青菜、葱花、辣椒油星星点点。

徐一看着熟悉的面,心下一暖。

当初他们一行人刚来的时候,贺东家就给他们准备了这样满满一大碗面,离去时,也是一顿丰盛的饯别宴。

将近一年后的今天,大家又再次相遇,时间、缘分真的很奇妙。

一行人端着碗,随便找个地儿蹲着就吃了起来。

看着自己做的面受到如此大的欢迎,又是一堆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小伙子,川婶子不免红了眼眶。

要是她的孩子还在的话,也差不多这么大了,思及此,她对眼前这些吃地狼吞虎咽的孩子更怜惜了。

“晚上我给你们炖猪蹄,你们还想吃什么尽管说。”

坐在门槛上的徐一立即起身拒接道:“不必破费,婶子,你们吃什么,我们吃什么,没讲究。”

“不破费,东家刚发了这个月的津贴,我们老两口吃不了多少,再说,多个人吃饭都要香一点。”

自顾自的说完,川婶子也不管他们,朝厨房走去,她要看看上个月剩下的肉还有些什么,晚上一起炖了。

家里难得这么热闹,人老了就不喜欢冷冷清清的环境,所以川婶子时不时就去贺家那边帮忙做饭,那边有小孩子在,总是很热闹。

“你们不要有负担,川大姐就喜欢热闹,你们多来吃饭,她也开心。”张老头解释道。

他家有孩子在身边,自己有事儿消遣时光,川婶子老两口,没个儿女在身边,自然是孤独的。

又坐了一会儿,等他们吃得超不多了,张老汉出声问道:“你们打仗,朝廷怎么没给粮草?”

见他们一脸愁容,半晌后才迟迟说道:“给了,但不够,年初就吃完了。”

年初?听到这个答案的张老汉,抹了一把脸,直挺挺的腰杆弯下去了不少。

他是年轻时跟着原先的东家读过一些书,字认识不得几个,但是那些个大道理,他还是懂得。

想到当初自己也是没有一口吃的,带着两个娃千里流浪,朝廷当初也是音信全无,很多年前建立的那一点儿家国情怀,在这一刻被粉碎了个彻底。

“还好,东家有粮,你们不用饿着肚子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