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养崽 第40章
作者:彩虹眼
“我一天到晚闲着,除了睡觉无事可做。”她将手里剩余的小葱在压井水边清洗干净,水灵灵的,心思一动,这不刚好做个葱油面当早饭。
由于村民们各自都有部分自留地,留着种植平日进食的蔬菜,他在房子边搭了个果园,种上了新鲜水果,草莓、菠萝、榴莲、火龙果、芒果……一切大家熟悉、不熟悉的新晋水果都出现在百姓面前。
忙了一上午,各种水果种子又给老屋那边一样带了一些。
第59章 离家出走
等贺存收拾好种子带过去, 路上就碰到了柳树村那两兄弟。
隔得老远就看到人的柳河,招手大声喊道:“东家!”
“怎么,这是被赶出家门了?”看到他手上拎着的一个打满补丁的包袱, 这么大两个汉子,一人拎着一个小包, 带着明显黑眼圈, 头发乱糟糟的, 一身薄衫像是贴在两人身上一样,身体单瘦得不像话,形色落魄, 却又满脸笑容, 真是惨兮兮又带着点搞笑。
最关键的是大哥柳江嘴角乌青, 脸上都是抓痕,腿脚还有点不利索;柳河半边脸是肿的,隐约可见一个手指分明的巴掌印, 看来是挨了一顿不算轻的打。
被突如其来的问话打断, 察觉到贺存的视线在他尚处于麻木状态的脸上扫过,柳河上手摸了摸脸, 挠着头, 不好意思,“嗯, 就是被打了一顿, 但我们没事。”
路口的贺存指了指路,“走吧, 我带你们去看房子。”
茫然又带着高兴的两兄弟, 听到这话,瞬间红了眼, 两个半大不小的小年轻拎着小破包站在岔路口,看着贺存的背景,心底怪异又安心。
不枉费他们昨天晚上就被赶出家门,现在手上这行李,还是挨着打才拿出来的几件破布衣裳,有的甚至都补得不成样,以前不觉得,但是来了白玉村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往日里有多落魄,身上这一身衣服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衣服,落在别人眼里却是打满补丁的乞丐装。
还是昨天在河边吃过烧烤当做一天进食的两人,昨天晚上在外面熬了一晚上,早上进屋辞行又被迫闹一顿,再精疲力竭的走到白云村,这会儿听到一个确切的答案,神经放松下来,一阵疲倦、饥饿席卷而来。
“快走啊!”走出去一段距离的贺存转身朝站在原地的两人笑道,“房子安排好,还有很多事要做。”
“来了!”柳河咽了咽像是被塞了一团棉花的喉咙,迈着大步紧跟着前面的人。
“东家今天有什么事要安排?”
“建个果园,还有搞个养殖场……”两人边走边说,贺存将站在自己身后一步的人拎到身边并排走,“不过你们……今天先休息,把房子收拾好,去买点日常生活用品。”
“我们没什么要买的。”柳河小声说道。
听到这话,贺存低头正好扫到他脚上那双草鞋,一双脚黑黢黢的,简单的草鞋还被补过,已经看不出来它原本的构造了,但鞋子还在脚上苦苦支撑着。
只是一眼,赶着他察觉前,贺存便收回了视线,微微颔首没再说话。
可能不是没什么要买的,而是没钱,所以什么也不买。
原先的老屋已经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宿舍,大手笔的贺存修的还不是单间,而是独门独户的小院子,绝对的豪华小院,房前屋后还可以种养个花,种个菜。
有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房子边上还有一个厢房,可以当做库房,也可用作招待客人的卧室,这样的房子设计得比大多数村民自己家都好。
“只要还在贺家干,就可以一直住。”贺存将钥匙给他。
“谢谢东家。”
将人领进去,房子里除了一张床,再无其他。
“这算是给你们提前预支的工资,缺什么买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问隔壁的张老汉,你们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必须在贺家干够一定的年限。”
贺存将二十两碎银放在桌上,打量了一圈房子,深表满意,转身超朝外走去。
“对了,你们先休息两天,过后再来找我。”
陷入呆滞中的两人看着消失在院子里的人,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
良久,柳江冲手脚无措的弟弟,“先把房子打扫一下。”
顿时又了干劲的两人借着东西,将房子里里外外清扫了一边,坐在门槛上的两人看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小院子,心中感慨万千。
短暂的前十几年记忆中,就没有可与之相对的高兴与欣喜。
两人坐着,夏风吹过,树叶呼啦作响,地上嗅着同伴踪迹的蚂蚁背着食物时进时退、走走停停。
空气中还飘着午饭的香味,那味道飘满了整个院子,迟来的饥饿卷土重来,袭击着饿了一天的人。
不等两人多生感慨,一阵脚步声靠近,“小伙子,开门哦!”
突然站起来的柳河晃了晃身子,待脑子不晕后,才疾步开门。
“没吃饭吧,快吃饭。”张老汉端着满满一大碗红烧肉盖浇饭,“东家说你们刚来,让我给你们煮个饭,快趁人热吃。”
将碗筷递给两人,张老汉看着他们空荡荡的院子,连一张桌子放碗的桌子都没有,“家里什么都没有吧?我回去给你问问其他人有没有闲置的。”
说完,又急匆匆往外走去。
端着碗的柳河坐在门槛上,大口大口的吃着,咸咸的泪顺着脸滚进碗里,滑进嘴里。
一米七的大男孩抽空抹了把脸,一下不接一下的扒着饭,时不时抽泣一声。
坐在边上的柳江顿了顿,微微叹了口气。
等他们吃完饭,张老汉、张勇带着一张桌子、凳子、被子以及一口锅。
“暂时只有这些,明日你们再去县城买。”将东西放下后,张老汉有给他们讲了点他们买东西的经验才离开。
看着院子里来自这些陌生人的心意,两兄弟都有些诧异,还带着点儿不知所措,见惯了别人怜悯、同情的眼神,这样不带任何色彩的帮助,让他们有点奇怪。
将所有的种子都种下去后,又是两天过去了,原先规划的老屋那边的宿舍区域,顿时少了一大半。
看着剩下的宿舍,赶明儿再修几间那种大型宿舍,说不定以后用得上。
从他住的地方往西南走,是一片竹海,竹林里冒着新鲜的笋子,这稍微加工一下,就是可以走出去的副产品了,要不然在这里开一个竹笋加工厂,专门买泡椒笋,他的副业指标再也不愁了,暂时有了这么个计划搁在心里。
贺存在竹林里转了一圈,上次想的养殖业也还没有发展起来,他的农业系统指标,目前就完成了一个林业,关键还利用了岭南的地理优势,种植业才开始,渔业还在准备,养殖业没开始,副业同样没开始。
跟在身后的几个小伙,只看自家东家在竹林里转来转去,时而皱眉,时而展颜,看上去像是在做什么重大决定一样。
不等大家出声询问,“下午我们将这边竹林围起来,搭建几个棚子,我想在这里养一些鸡仔。”
“东家想养鸡。”
“嗯,你们打听一下,谁家有鸡苗,我们多买一些,要那种大一些的。”
不等下午,他一说完,就有人跑回家拿刀砍竹子,编围栏。
几家人基本上都出动了,贺存看着满地的竹笋,带着人将那些小各儿,刚冒出来全部挖了回去,不然就切片,全部搞成竹笋干,冬天拿到北方去买,不也一样。
一筐一筐的新鲜竹笋被搬到河边清洗,川婶子带着人将笋壳剥开,一个个清洗干净,再堆放在干净的竹筐里,一箩筐一箩筐的往回搬。
凭借他们多年的种地经验,最近天气不错,不会有雨,于是妇女们磨刀呼呼,开始切竹笋,挑出那些小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切成了薄片,晒成干儿了。
看着满满两大筐的干笋片,贺存也不由得感慨,切的时候他还去看了,十几筐,最后就这么点儿了。
七八个人忙了三四天,才将所谓的鸡圈做好,清一色的竹条篱笆围成的鸡圈,看上去完美极了。
木头拼成的木槽可有用来装草,还有个竹棚,离地面大概五十公,足以保证下雨天,鸡仔不会没有休息的地方。
要不说劳动人民有大智慧呢,这些小细节在他没想到,或者吃亏长经验之前,大家都已经帮他屏蔽了,他好像带着天然的作弊器,有系统,有一堆有经验的帮手。
贺存将这个大鸡圈划分了好几个区域,既然要搞养殖业,肯定不会只养鸡,养鸭、鹅、猪、羊、肉牛、马,还有兔子,蜜蜂都可以,想吃羊肉汤、想吃麻辣牛肉,他来了就没见到买牛、羊肉的。
还可以养一点奶牛,甜品蛋糕少不了的牛奶,什么奶油、奶粉,奶茶不都需要这东西,头脑风暴中的贺存一时间想到了无数甜食,看来养奶牛迫在眉睫。
一时间想得美好,冷静下来后,贺存更觉得此举可行,尤其是蜜蜂,现在的糖最贵了,岭南一年到头最不缺的就是花草。
怎么想着贺存便找到川婶子家,将蜜蜂这件事交给这对中年夫妇,好像大家没有什么不会的,尽管一开始时都有所推脱,害怕自己做不好,但真上手后,没人出现大失误。
刚开始时只有两箱蜜蜂,发展到后来贺家有二十多箱蜜蜂,每个月光是取蜂蜜都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不说蜂蜜在贺家是多么平常的东西,手下的家侍、长工每一家都有一两罐。
大家也从一开始的舍不得吃,到后来吃烧烤时候给肉刷了刷。
久居深山,不知外界岁月流逝。
再一次去临安县时,已是小满,可以明显感受到街上的气氛又紧张了一些,径直去了贺氏商行,店里生意怎一个惨字了得,贺轩一个人坐在店里看书。
“哥,今日怎么在店里?”贺存带了些新鲜水果。
贺轩接过篮子,“最近休息,你店里生意不管了?”
“下个月夏收后,再开始做生意。”看到他眼下一片青黑,看上去心情、精神不是很好,“你也好久没回去了,回去看看修文,家里几个在崽崽时常念叨你这个大伯。”
等了半晌,贺心怡拉着朱夫人跑了进来,一脸兴奋,“哥,你要不要去看看酒楼。”
“崔玉他们装修好了?”
眉目含笑的贺心怡点着头,“装修得很好,谢谢二哥。”
要不是崔玉说二哥给他拿了图纸,她都不知道自家一向全能的二哥居然还懂这么多东西。
一楼大堂,镂空雕花的屏风隔间,进门左右开路,一上一下两个楼梯道,大气辉煌,视线开阔。
过道的墙上全是花草字画这一类的书画,世俗与文艺的结合,正中两个女子的内心。
跟在身后的贺轩,进了门看到两人、四人、六人小桌,充分利用屏风、过道以及窗户的位置,将一楼的大厅安排的密中显松,不拥挤狭小。
大家在一楼转了一圈,又往二楼走去,空荡荡的二楼除了屏风、字画都上新了以外,还没安排桌椅。
“心怡这二楼准备卖什么?”贺轩出声。
见大家都看着她,贺心怡带着点儿不好意思,烤鱼是二哥想出来的,店铺是二哥嘱咐装修的,她好像没干过什么正事,攥着手绢,“我暂时还没想法。”
贺轩微微颔首,“先把楼下的生意做好,慢慢来,要是忙不过来,找贺云帮忙。”
“最新一批流民里,应该有会厨艺的人,你若是需要人手,我给你留意着。”
“谢谢哥。”受到鼓舞与支持的贺心怡看了看身边的朱夫人,两人相视一笑。
一向高冷知礼的大哥可有可无的嗯了一声。
去后厨检查了一圈,几人都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开业前让厨师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将这些问题认真记下,两女子一路上商量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临近中午,一致支持去名声在外的一品轩,品尝一下他们家的特色菜,一伙人又朝一品轩去。
在集市寻找本地特色鸡仔的贺轩一路摸索到了西市,想不到在西市碰到了被人欺负的小熟人。
眼瞅着要他钱袋子马上就要被人偷了,贺存心底却不觉得要提醒这个一身狼狈的臭小子。
站在人群之外的贺存,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的钱袋子被人顺走了,还一无所知的看着商贩给他装包子。
“那个糖糕也要几个。”小孩垫着脚指着蒸笼。
“好嘞,要几个?”
“要两个吧,只有子文喜欢吃。”不算小的嗓音嘀咕着,“好像韩则也喜欢。”
“老板,要三个。”
“好嘞!稍等。”商贩给他装好了所有的东西,八个肉包子,三个甜糕,“一共二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