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 兰亭序 第22章

作者:芮德 标签: 宫廷侯爵 宫廷 正剧 悬疑推理 古代架空

第22章 矿山寻窃贼

  第二日一早,柳时清带着苏三姐去河道查看疏通进度,苏及和陆英出发前往宣武卫。

  开封城出城二十里地是宣武卫驻扎地。

  许是陆英早已知会过了,宣武卫指挥使赵铁盈早已在门外等候,见到陆英脸上带笑,朗声道:“陆同知!多年未见,今日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转转?”

  其人身材魁梧,一开口声音二里地外都能听到,一看就是个习武之人。

  陆英下了马,顺手将苏及也拎下马:“近日正巧在开封,便顺路来看看。”

  好在苏及对上下马的流程早已熟悉,只是习以为常的整了整衣领。

  陆英瞧着不远处的营帐:“你这里倒是不错。”

  “那比北边条件不知好了多少,不过我还是时时怀念在塞北的日子…..”赵铁盈看了一眼被拎下马的苏及,“咦?这位小兄弟是谁?”

  “贴身随从。”

  “......”

  苏及懒得多说什么,乖乖扮作随从。

  “哈哈哈.....想不到陆同知回了京也开始讲究起来了,从前你总是单枪匹马,来去无踪……”赵铁盈不疑,反而揶揄起来,末了道,“先随我进去吧。”

  几人进了营中,赵铁盈叫人泡了茶,又挥退其余人。

  “陆同知此番前来,怕不只是来兄弟我这里溜一圈这么简单吧?”

  陆英没应声,只道:“听闻周边几府的炸药均出自宣武卫?”

  提到这儿,赵铁盈很是自豪:“没错,我下辖之地有几座矿山,盛产硫磺,故而由我卫所负责炸药制造和存放。”

  陆英抚着茶杯:“是否有流到民间?”

  赵铁盈摇头,语气笃定:“断不会!”

  “炸药管制严格,进出均有记录,若是流到外面,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你若不信,我这就叫人来,你可仔细询问。”

  说着,站起身去外面找人。

  赵铁盈的身影出了门,陆英朝苏及问道:“你觉得他可有撒谎?”

  苏及收回视线,这赵铁盈行为举止大大咧咧,倒不像个会撒谎的人。

  但他嘴上还是道:“这我可看不出来,陆大人不知?这赵大人看起来与您倒是熟识得很。”

  陆英随意道:“赵铁盈家中世代从军,原为林县百户,后因征战有功,擢升为宣武卫指挥使司,早年攻打瓦拉,我与他在军中见过几次,听军中人评价此人…..只擅打仗。”

  总而言之,是个没心机的武官。

  两人正说着,赵铁盈带了一人进来,朝陆英介绍道:“他叫韦章,任千户一职,负责炸药保管,你有什么尽管问他。”

  叫韦章的人长了一张长脸,眼睛细长,眼角留有一道疤,左脚微跛,他弯腰作礼:“在下拜见陆大人。”

  陆英在韦章脸上停留一阵:“这炸药在何处制作?”

  韦章微微垂头,恭敬回答:“在林县附近,那一片矿山较多,我们在山下制好了再运回卫所存放。”

  陆英手指敲了敲桌子,也不作声,似是在思考什么,半晌,他道:“你先下去吧,明日由你带我们去炸药存放地察看。”

  “是。”

  等韦章退下,赵铁盈忍不住问道:“陆同知,你一来便冲着炸药,莫不是怀疑我这炸药出了问题?”

  陆英:“没什么问题,只是北边军部少缺了炸药,兴许会从你这里调配,这才来探查一番。”

  赵贴盈松了口气,摆摆手:“我还当什么事呢!小事,你要多少尽管跟我开口。”

  赵铁盈本想留陆英在军中叙叙旧,陆英却以要回开封城内派发赈灾粮为由拒绝了。

  二人出了宣武卫,见陆英翻身上马,苏及仰头问:“陆大人觉得那个韦章有问题?我见你看了他许久。”

  陆英低头,眸光在苏及脸上扫过,起了逗弄之心:“二公子这是一直在看我?”

  “......”

  苏及皮笑肉不笑:“我是陆大人的‘贴身随从’,眼睛当然得一直看着大人。”

  陆英顺手将苏及拎上马:“那可辛苦二公子了,倒没什么,只是人瞧着眼熟罢了,二公子倒也用不着吃醋。”

  “......”

  苏及一噎,要不是已在马上,他定要掉头便走。

  ......

  次日一早,二人就去了宣武卫存放炸药的营地。

  营地离矿山仅有一二里地,仓房共三个,赵铁盈在外围建了足一丈高的围墙,派有一队精兵日夜把守,连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

  韦章带了二人往里走,他跛了脚走得慢,苏及也放慢脚步,陆英更是步履散漫,好似在逛后花园。

  苏及生了跟人攀谈的心思:“韦千户,听你口音不像开封人。”

  韦章笑了笑,欲言又止:“……我原是太子麾下,河套之战后被派到了这里。”

  话虽没说完,但二人都知道其中原由。

  这倒不是什么密事,当年河套一战,太子麾下死了大半,剩下没死的皆成了鞑靼俘虏,受尽奴役。

  直到半年后南明不得不主动和谈,这些战俘才被活着送了回来。

  回归故里却没有夹道欢迎的欢呼。同太子灵柩回城那日一样,城中落雨,阴霾布天,街上行人沉默。

  那一刻他们心中明白,他们的存在像扎在南明心中的刺,时刻提醒国家战败的耻辱。

  都督府为了让圣上少些触人伤情的机会,便将这些战败却活下来的士兵都打发到了远离京城的卫所安顿……

  “啊,竟是这样。”

  这话头可开得不好,苏及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他看了看陆英,这人也沉默不语,一点没有开口解围的意思。

  好在几人已经到了一处仓房外,苏及瞧见正有人往里搬运炸药,门口一人戴着毡帽,手执笔和簿子。

  他探头瞧了瞧:“这是在干什么?”

  韦章解释道:“这是管入库的老柳,军中炸药存管由三人负责,一人登记入库,一人登记出库,还有一人负责称载,每日下值之前要将记载数量报给百户长,百户长每隔两日再报给我。”

  陆英从那名叫老柳的士兵手里接过载簿,低头翻了两页,问韦章:“他们都属哪个百户?由谁任命?”

  “他们都是赵将军亲自任命的,受了伤没法再上战场,赵将军这才将他们安排到此处来…..”韦章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老柳多年前双耳被敌军割落,听不见。”

  苏及扫过老柳头上的毡帽,难怪了,三人已经说了一会儿话了,他却一直毫无神情变化,原来是听不见。

  苏及:“那你的脚伤也是战时受的伤?”

  韦章点头,但他似乎不愿多说:“大人,那我们现在去下一个仓库?”

  陆英:“不用了,该回去了。”

  韦章一愣,这才刚看了不到半炷香的时间。

  陆英抬头看天:“看天色快下雨了,不便再看,后边自会有人来与宣武卫联系炸药运送事宜。”

  “那我这就送大人出去。”

  二人出了营,骑马回城,两人罕见的没有说话。

  苏及发现只要与先太子有关,陆英便会变得阴晴不定。

  马蹄在地上发出哒哒声,苏及盯着陆英后脑瞧了半晌,没话找话道:“我们就看了不到半炷香,为何不多看看?”

  陆英微微偏头,声音顺风传到后面:“你觉得还有看的必要?”

  苏及想了想,确实没什么必要。

  若要在仓库做手脚,那就得起码买通看管三人中的两人,使得记载一致。

  这可是件难事,因为赵铁盈对这些士兵有恩,算得上心腹,断不容易被买通。

  身下的马打了个响鼻,苏及回神,这才注意到他们走的并不是来时的路:“这是去哪儿?”

  马走的是条小路,似乎人迹罕至,两旁松木茂盛,却长得东倒西歪,唯有地上一条条车辙印显示这路还有人往来。

  “二公子好眼力,”陆英松散地晃着身子,笑道,“今日秋高气爽,邀请二公子同我登高如何。”

  “.......”

  苏及抬头看了眼头上由远处飘近的黑云,再过一刻钟这雨估摸着就落下来了。

  他张了张口,最后只道:“陆大人倒是有雅兴。”

  没一会儿,山路逐渐变窄,只余下半尺宽的路。

  骑马无法通行,二人只好弃马步行。

  这是条上山的路,陡斜就算了,还十分不平整。没走一会儿,苏及便体力不济,一个不慎踩到了树藤,眼看着要摔个狗吃屎,腰间一紧,身后的人将他稳住。

  “二公子可要当心些。”

  这话听不出来是关心还是打趣。

  苏及道了谢,侧身往一旁走了两步,腰间的手随即放开。

  他喘了两口气:“眼看要下雨了,陆大人现在去矿山也看不出什么。”

  炸药不能沾水,矿山上负责炸药制作的士兵不会在雨天干活。

  陆英挑眉:“二公子怎知我要去矿山?”

  呵,不然还当真信你要在雨中登高的雅致?

  “既然炸药遗失之处不在宣武卫存放那头,那就只能在运入宣武卫之前。”

  苏及环顾这快挡住天空的密林:“而炼制完成到存放于营地之间,也就只有这条运送之路最好做手脚。”

  “二公子真聪明!”陆英合掌一拍,夸赞道。

  苏及撩起眼皮,不想接,这夸奖听起来好似在哄三岁孩童。

  “不过我大约知道是在哪个环节被窃走的了。”

  “哦?”陆英总算收起一幅闲散神情。

上一篇:榻上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